4月27日,记者在市百花会展中心见到茶叶博览会展厅已整体就绪。图为外地参展商正在布展。马 童 摄

本报记者 刘翔 马童

2016年年初,经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评估,信阳毛尖品牌价值以57.33亿元居全国第二位。至此,茶产业已成为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有力支撑和重要抓手,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大特色亮点,是我市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和绿色生态经济的支柱产业。

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茶园面积达210.8万亩,茶叶产量达5.7万吨,总产值达90.5亿元(含固始)。全市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3家,市级龙头企业71家,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8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现有茶叶从业人员超过120万人;茶农人均种茶收入超过5000元。

“当下我市茶产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已站上了一个新的起点。”4月26日,市茶办杨鹭说,“全市正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由依靠面积、产量的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提高的集约发展转变,由‘生产引领消费的产品导向’向‘市场引领生产消费的品牌导向’转变,由劳动密集型、低科技含量生产向技术密集型、标准化生产方向转变,由传统农业生产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

《信阳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显示,我市茶产业目标是实现茶产业“安全、生态、高产、优质、高效”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茶叶总产量达到20万吨,产值达到300亿元,实现亩产值1万元,茶农人均种茶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届时,我市将成为中原经济区现代茶产业示范区、中部最大的茶叶产销集散地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茶文化休闲旅游城市,跨入全国茶产业发展第一方阵。

“信阳毛尖是中国名茶。说实话,比起西湖龙井这些茶,总还是有不如人家的感觉。”浉河区谭家河乡茶叶经营者余飞说,“从历史的渊源看,信阳毛尖成本高、产量低,加之不易保存,基本上就在产地周围流动,名气上不如它们。”

余飞的说法其实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这也正是信阳毛尖未来发展要解决的问题,每年的茶文化节也都负载着全市人民的种种期望。

1992年以来,我市连续成功举办了23届信阳茶文化节。统计显示,前23届茶文化节共实现现货交易金额超过110亿元,签约经贸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500亿元。茶文化节的举办,不仅弘扬了茶文化,带动了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信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了城市品位,促进了信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24届信阳茶文化节将于4月28日至30日举行,本届茶文化节围绕“茶”字做文章,精心策划安排了多项极具专业性、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活动,很多是往届所未见的。

4月28日至5月2日的茶叶博览会将令人耳目一新。超过10000平方米的展厅除本市参展企业外,还将有来自福建、湖南、云南、江西、贵州、浙江、四川、广东、广西、江苏等国内茶叶主产区和台湾以及本省郑州、南阳等地的生产加工经营茶企业及茶相关企业130多家共同参展。

顺应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4月28日开幕式当天,还将举办2016全国茶叶价格指数发布与市场预警体系建设研讨会。通过价格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指数编制和发布,了解市场运行状况,完善市场预警体系建设,为茶企、茶商、茶农生产经营提供指导性服务,有效保证全国茶叶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还将举行2016全国春茶产销形势分析会。分析在新常态下,如何调整产业结构,推行供给侧改革,适应市场新需求,推动实现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整个茶文化节期间,人们当然有机会品到并买到好茶,国家级信阳茶叶市场——信阳国际茶城还将举办一系列相关茶事活动,包括散茶交易会、信阳毛尖散茶评比大赛等活动,这将给爱茶的人们带来享受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