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宁

“活动正值《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出台一周年之际,找准了落实中央精神和老区人民脱贫需求的切合点,通过信阳打好脱贫攻坚战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大主题。”4月23日上午,大别山革命老区党报“精准扶贫看信阳”采访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高善罡感触良多,用时机好、主题好、地点好等“三个好”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诚如斯言。大别山革命老区党报及其所属媒体汇聚信阳,共商建立大别山革命老区党报联席会议制度,共为老区脱贫攻坚鼓呼呐喊、助威添彩,这无疑是中国新闻界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对于弘扬大别山精神,实现精准扶贫,对于促进大别山地区新闻事业发展,讲好老区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故事,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由信阳日报社牵头举办的大别山革命老区党报“精准扶贫看信阳”采访活动将老区人民抱团发展、共建小康的迫切心愿紧紧相连,所属的9家城市党报、9家城市晚报、20家新媒体等共38家媒体机构把他们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信阳,用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聚焦老区精准扶贫。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对于看惯了山山水水的媒体大咖来说,此次吸引他们的另有别样风景。

庄严肃穆的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一件件战争年代遗留的老物件,一幅幅记录枪林弹雨的泛黄照片,一位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这些都是对“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最生动的诠释。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孝感日报社总编辑胡光辉感慨良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才是我们对历史最真切的回应。”

走过血雨腥风,迎来朗朗乾坤,革命老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却仍未能让它在时代前进的大潮中勇立潮头。曾经,贫困在大别山区刻下深深印痕,如今,贫困的阴影正逐渐消退。地处大别山腹地的信阳,在借力政策的东风和发挥得天独厚优势的同时,描绘出了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豫南样本。

联通鄂豫皖,坐拥多个交通中心点而自成枢纽的信阳,优势尽显。依托于此,一个集仓储、分拆、分拣、包装、配送一站式物流解决方案的电商物流公司——鄂豫皖一日达落户信阳。23日下午,在鄂豫皖一日达电商物流产业园内,媒体记者们对该公司强大的仓储物流配送能力啧啧称奇,“这真是名副其实的‘货畅其流’啊!”

春日的光山县槐店乡万亩油茶园郁郁葱葱,新发的绿叶在阳光的照射下生机勃勃。媒体记者们对小小油茶籽衍生的农产品十分感兴趣。“油茶全身都是宝啊,种植成本低,好管理,经济效益也可观。我们随州的特色农产品也很多,每年还有‘香菇节’、‘南瓜节’。我觉得这方面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借鉴,打造出品牌,并通过品牌的联动效应带领农民致富。”背靠万亩油茶园,随州日报社记者黄刚桥向大家透露了他的好点子。

走进新县羚锐制药公司,一股浓浓的药香扑面而来,偌大的展示厅内,媒体记者们被一株株活色生香的药材标本和制药工具所吸引,得知羚锐制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指导企业、当地农户进行科学种植,形成规模化生产,并协议回收药材,帮带农民增收脱贫时,襄阳日报社社长助理王志强大为赞赏,“精准脱贫通俗点来说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才不至于造成资源的浪费。产业扶贫是能够让当地贫困人口彻底脱贫的治本之策,变“输血”为“造血”的产业扶贫才是授人以渔真正的好方法。”

傍晚的西河湾炊烟袅袅,夜幕下村头的枫杨树更为葱茏,荷锄而归的农人,欢腾跳跃的大黄狗,溪头浣衣的村妇……一派天人合一的田园春色让随州日报社副社长后勤爱不释手,相机一端,随处尽是风景。“望得见的乡愁始终是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所以近年来依托美丽乡村的旅游逐渐升温,这也给留守在家的农民铺开了一条足不出户在家就能致富的好路子。天赋异禀的生态环境,独具特色的豫南风土人情,这些好的条件我们大别山区的很多兄弟地市都有,回去后怎么打造多个不一样的西河湾是我们应该做足的功课。”

作别美丽的西河湾,为期三天的大别山革命老区党报“精准扶贫看信阳”采访活动圆满画上句号。《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已然开篇,这注定将是一段写满嬗变的进程,“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作为大别山区的党媒,讲好老区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故事,高奏老区人民脱贫攻坚的时代强音,我们会一路凯歌,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