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市检察院检察长郭国谦深入企业调研。李家银 摄

本报记者 夏青云 通讯员 李家银 甘东超 李富强

近年来,信阳市检察院以服务美丽信阳建设为己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发展责任,自觉把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和企业发展作为重要职责,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砥砺奋进、持续探索,谱写了一曲曲服务企业发展的赞歌。

延伸服务 助企业爬坡过坎

市检察院检察长郭国谦告诉记者:“面对新形势,新部署,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执法观念,把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检察工作的重要内容,找准着力点、切入点和结合点,更好地履行检察职责。”

为了延伸法律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法律疑难问题,2014年9月24日,市检察院召开了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动员大会,要求全市检察机关紧密结合检察职能,为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法律服务。

市县两级检察院共在产业集聚区设立工作站11个,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固定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实行两级院领导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联系重点企业制度,确定服务企业联络员。

活动开展以来,郭国谦先后6次走进企业,倾听企业心声,了解企业运营状况、发展难题和法律需求。

商城县检察院开通涉企案件办理绿色通道,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办案小组,对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假冒注册商标等案件,优先审查批捕,优先审查起诉,依法快速处理,确保案件不在检察环节滞留。

两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共监督支持公安机关立案查办寻衅滋事、强买强卖、破坏生产经营等影响企业发展的刑事案件56件,查办危害企业发展的职务犯罪25件39人,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社会环境、政务环境和司法环境。

“帮忙办” 帮企业排忧解难

检察工作站入驻产业集聚区时明确定下调子:延伸检察职能,搭建服务平台,多跑腿穿针引线,多联系提高效能,能办的事都办好,能帮的忙都帮上。淮滨、息县、光山等县区的检察工作站抓住看似细小却十分重要的问题,引导教育检察干警牢固树立“帮忙意识”, 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将检察工作站办成了“帮忙办”,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

淮滨县产业集聚区以纺织、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但因该县工资水平不高,“招工难、用工难”成为制约园区入驻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淮滨县检察院服务企业发展工作站调研发现这一问题后,会同县财政局和园区招工办,深入该县川大纺织等23家民营企业,核实相关企业符合享受政府补贴员工的名单、数量和发放金额,确保142万元政府补贴款及时如数发放到企业员工手中,有效解决了园区企业的招工用工问题。

息县产业聚集区一些企业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工作站调研后针对这一情况,与环保部门联合举办了“企业环境管理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为企业员工授课。河南虹珠制衣有限公司经理王金龙感受颇深:“执行环保制度是企业的大事,检察机关牵头举办讲座,使我们了解了生态污染要终身追责,避免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是羽绒纺织,从业人员达数万人。工作站联合公安、交通、商贸、务工办等部门,举办“羽绒服饰电子商务”涉法问题讲座,受到广泛好评。

“检察360” 服务企业真贴心

进入信阳市两级检察院门户网站,跳入眼帘的就是“检察护航企业360”滚动字幕。它是信阳市检察机关建立的“检察护航企业360”工作机制的简称。

市检察院派驻羊山检察室主任姚远介绍道:“检察360”就是运用“三贴”工作法服务企业,一是贴心企业,用法律的“听诊器”,以减少服务的盲目性。二是贴近企业,检察院主动上门提供服务。三是贴身企业,班子成员和服务企业联络员两人绑定一个企业进行长期帮扶。

全市检察机关实行“检察360”举措以来,先后受理企业诉求257件,办理209件,转办48件,共为企业带来直接效益近千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如何做好下一步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郭国谦告诉记者:“信阳市检察机关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服务企业发展工作方兴未艾,全市检察干警正砥砺奋进、探索前行。今后一个时期,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贯彻落实‘3+1’职能,即评估起诉职能、查办职务犯罪职能、监督职能和普法教育职能。二要探索建立涉企案件犯罪通报制度、两个线索移送跟踪制度(涉及企业的立案监督和职务犯罪线索)、企业诉求交办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