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亚平)近年来,淮滨县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尤其是推广实施弱筋小麦种植,努力扩大种植面积,主攻单产,提高总产,实现了全县粮食总产“十二连增”。

2015年,全县夏粮小麦种植面积80万亩,单产361公斤,总产28.88万吨;秋粮水稻种植面积55万亩,单产565.5公斤,总产31.16万吨。全县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企业5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家,省重点龙头企业5家,省农业产业化集群4家,市50强、50高企业4家,固定资产达50亿元。年设计能力、加工面粉60万吨、大米40万吨、植物油6万吨,馒头、学生早餐饼、休闲食品等产成品10万吨,年产值40亿元。

2015年,该县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在原有的基础上,延伸触角,拉长链条,乘势而上,再接再厉,较好地完成了市定全年工作责任目标。全县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工业总产值达28亿元,同期增长16.7%,较市定全年目标任务增长10%,增加6.7个百分点,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投资额2.3亿元,占市定全年目标任务1亿元的230%;主食产业化率达45%,较市定全年目标任务增长30%,增加15个百分点。目前,全县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生产和发展态势较好。

多举措扶持、助推企业良性发展。过去的一年,淮滨县委、县政府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和支持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工作,坚持“骨干企业引领、重大项目支撑、产业链整合、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努力实现“优势调强、产业调大、布局调优、效益调高”。继续贯彻落实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的实施意见,县政府及时制定和出台了《淮滨县2015年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工作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确定并继续坚持食品和纺织工业为全县两大支柱和主导产业。在县工业园区落户的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企业技改,扩建项目,在用地、用工、用电、招工等相关方面都给予政策支持和优惠。县政府每季度召开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相关协调单位座谈会,对于支持和扶持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及时制定优惠政策,疏通“肠梗阻”,消除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同时,该县将骨干龙头企业列入县政府年度重点民生工程,县四大班子成员定期观摩,多措并举,齐抓共管,为企业滚动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对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重点给予扶持和支持。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国家级荣誉称号的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企业,县政府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获得部级、省级荣誉称号的,分别给予30万元、15万元的奖励。县政府每年扶持和支持资金都在300万元左右,协调金融信贷资金在8000万元以上。同时,在企业税收及各项收费项目中最大限度地给予减免。入驻产业集聚区的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企业在土地使用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县粮食局作为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工作的牵头单位,更是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为县政府建言献策,及时全面传达上级政策,为企业提供服务,加强引导,积极申报申请有关项目。

2015年,县政府建立两项基金,一是筹资5000万元,建立食品工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如企业每招收一名工人,县财政视其工作时间长短补贴500元—1000元。全年共补贴120万元。二是县财政和入驻县工业园区的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企业按2:1的比例,融资5000万元,建立“过桥”基金。个别加工企业在银行贷款期满后,一时难以筹资还清贷款陷入困境时,“过桥”基金用以解燃眉之急,及时解决了这个问题。近年来,“过桥”基金为企业还贷十余次。因而,“过桥”基金很受企业欢迎,被誉为“鹊桥”基金。

县政府在盘转县内资金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160万元。其中为麦得隆集团、富贵食品公司申报省先进制造业培育资金2000万元,为富贵食品公司申请先进制造业技改项目资金100万元,食品包装生产线改造项目资金160万元。不仅如此,夏季为收购不完善粒超标小麦,协调县农发行给予金豫南公司、富贵公司政策性贷款3亿元。申请上级补贴贷款利息120万元。

2015年,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全国绝大部分粮食加工企业处于低迷状态,该县的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不仅没有受影响,而且逆势而上,向纵深发展,步入良性化轨道。

持续扩张,做大做强主食产业。2015年,该县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企业继续扩张,发展迅猛,呈现出大而强的态势。

扩强弱麦基地。淮滨县属南北气候过渡区域,在小麦灌浆期,高温多雨、日照不足、昼夜温差小,造就了弱筋小麦粒质软、蛋白低、筋力弱的优良品质。淮滨县也因此被农业部划入“长江中下游弱筋小麦优势产业带”布局范围,被确定为国家优势弱筋小麦生产示范县。改善扩大增强弱筋小麦生产和低筋面粉加工为核心的种植与应用技术,是解决弱筋小麦产需矛盾的现实需求,是用科技手段推进传统农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更是用科技创新支撑主食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在2013年—2014年度优质弱筋小麦发展的基础上,县政府又出台了《淮滨县2014—2015年优质弱筋小麦生产指导意见》;按县财政、面粉加工企业、农民2∶1∶1的比例,整合资金869万元,采取统一采购、半价供种、统一田间管理等措施,继续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施弱筋小麦整村推进。沿淮整村推进弱筋小麦(扬麦15)12万亩,引导全县农户市场化种植48万亩,全部实行订单收购。2015年夏收期间,受阴雨连绵等因素的影响,该县小麦不完善粒超标,与其他品种相比,扬麦15表现出极大的抗灾能力,其产量不减,经济效益倍增。金豫南公司、富贵食品公司两家省级龙头企业按订单回收小麦15万吨,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农户增收,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而且为全县主食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优质原料支撑。

扩张生产规模。全县4个企业新建或扩建项目总投资2.8亿元。其中麦得隆集团投资1.7亿元,新建综合办公楼一座10000多平方米,标准厂房9栋,面积5万平方米,新上蛋糕、糖果等生产线5条,手撕面包生产线1条;新注册成立的河南昌佳农业发展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流转种植基地8000亩;河南信良粮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新建日产1000吨弱筋小麦专用粉生产线及配套工程,车间主体工程已完成土建工程,建成标准仓库5幢,容量5万吨,当年完成投资8000万元;县政府依托产业优势,及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采取“政府扶持、企业参与、市场引导、农民配合”的模式,2015年—2016年度筹资1000万元,在全县推广种植优植弱筋小麦55万亩;永创粮油公司投资5000万元,新上8万吨建仓项目;河南学远生态农业科技公司新上仁果五谷杂粮休闲食品生产线等,不仅为全县主食产业化提供了充足的仓储条件,又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

扩充品种花样。该县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产品品种越来越多,越来越全。据不完全统计,弱筋小麦专用低筋面粉品种有10多个,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随时配制加工;休闲食品、挂面、饼干、蛋糕、面包、膨化威化饼、干吃汤圆、糖果,低盐、低糖、低脂或无糖无盐无脂等系列品种200多个,涵盖了老中青少幼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不同季节的需求。麦得隆集团还买断潢川空心贡面等地方名优特食品版权。

扩展技术空间。近年来,金豫南面粉公司与河南粮食作物协作中心、河南工业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成立全国唯一省级弱筋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承担省、市弱筋麦业科技攻关项目8个,研发低筋系列专用面粉10个。去年9月上旬,在福建厦门投资洽谈会上,淮滨县隆重举办了中国弱筋小麦种植与食品加工技术研讨会暨中国弱筋小麦种植与应用技术研究院筹备会,省、市有关领导,农业部小麦生产技术指导组副组长郭天财教授,江苏扬州农科院院长范鸣祥,河南三全食品公司冯志强,爱尚(中国)食品公司副总裁洪振升等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250多人出席会议。会上,举行了中国弱筋小麦种植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国内外多家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扩宽销售领域。现代化企业销售模式,不仅要继承传统的经典,而且更需要现代化的手段。早在几年前,金豫南面粉公司利用“互联网十营销”平台,进行网络销售,现已有9年历史,2015年被市商务局授予全市唯一“信阳市电子商务基地”称号,挂牌为电商4级,并从武汉等地聘请网络专家对该公司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富贵食品公司已注册阿里巴巴和天猫,获得网络销售资质,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并与广东江门商贸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用该公司销售网络将其产品出口至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麦得隆集团已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上市,股权市值4亿元人民币。

创建品牌,抢占销售市场高地。近年来,该县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企业,坚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道德诚信创建机制,加工放心面粉,生产放心食品。产品不仅占领本地市场,还远销粤、闽、桂、赣、陕、浙、沪等30多个省市,深受消费者赞誉。2015年,全县共加工转化粮食75万吨,产成品52万吨,企业总产值达28亿元。

富贵食品公司先后获得“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示范工程示范加工企业”“中国百佳粮油公司”“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质量诚信承诺单位”“质量服务无投诉示范单位”“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诚信粮油企业”等称号。海莲面粉有限公司、双福粮油加工公司、怡利达食品公司、金穗、金丰粮油加工公司等企业均获省市级诸多荣誉。

淮滨县有关部门正在精心培育申报麦得隆集团、丰盛粮油制品公司、丰收粮油食品厂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金豫南面粉公司先后被授予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扶贫重点企业等荣誉称号。“金豫南”牌低筋面粉先后被评为全国放心面、全国农洽会优质产品、河南省著名商标、河南省名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