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杨昭彬到基层警务室检查工作
包村民警走村入户
民警送证入户
民警宣讲法律知识
包村民警向村民宣传防诈骗常识

本报记者 段黎明 文/图

“你们记者可要好好给我们任所长宣传一下啊,多亏了他,我家的盆景才找回来了,那可是我们夫妻精心打理好几年的。”昨日,记者一行在潢川县白店乡派出所采访时,遇到前来送锦旗的白店乡龚营村村民陈明彦夫妇,他俩正把一面绣着“惩恶扬善一心为民”的锦旗送到白店派出所所长任思远手中,连连道谢。

任思远告诉记者,前段时间,白店派出所接到群众电话报警称:白店乡龚营村邬盆店村民组一村民家中的一盆大板松盆景被人偷走,价值一万余元。他们通过走访群众和调取监控,仅用了一周时间就抓住了嫌疑人并找回了失物。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直以来,我们依托‘一村一警’工作,组织民警深入基层,利用互联网+向群众传授防火、防盗、防骗等常识,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已取得明显成效。”潢川县公安局局长杨昭彬感慨地说。

据了解,自2014年推行“一村一警”工作以来,该局高标准建成53个警务室、208个警务工作站,53名警务室民警和155名包村民警进社区、入村户、到田间,确保“村村有警、周周见警”,把治安防控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真正做到封住边,管住片,守住点,控住线,护住院,看住门,织就了一张平安大网。

强制入轨 确保高起点开局

及时汇报、强制入轨,确保高起点开局。“一村一警”工作推行伊始,该局局长杨昭彬就省、市推行“一村一警”工作要求及该县建设工作情况向县委、县政府进行了汇报。县委、县政府将“一村一警”工作作为一项社会工程,成立了实施“双基警务”推行“一村一警”综治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综治联动工作意见》,形成了“党政主导、政法牵头、公安为主、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多次深入潢川县公安局听取“一村一警”建设工作汇报,并于2014年11月14日在县委礼堂召开全县实施“双基警务”推行“一村一警”工作动员大会。2015年1月15日,全市实施“双基警务”推行“一村一警”工作潢川现场推进会后,县主要领导在该局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决定在前期警务室站建设已经投入233万元的基础上,再为该县“一村一警”投资1093万余元,为公安机关“一村一警”工作解决包括车辆、装备、辅警经费和民警下乡补助等在内的12项问题。

整体布局 确保高标准开展

统一标准、整体布局,确保高标准开展。在室站的建设标准上,该局坚持一个标准、整齐划一,统一聘请施工队,一个模板,统一施工,室站建设全部达到“墙白、线直、灯亮、地净”的标准。在包村民警的选聘上,坚持精挑细选。按照“有利工作、发挥特长、双向选择、好中选优”的原则,在全县公安机关遴选了155名包村民警。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保安公司招聘,配齐了108名辅警,全部充实到警务室,配合驻村民警工作。在警务保障上,由县局统筹,保障包村民警下得去、沉得住、工作能开展、确保有成效。在交通工具保障上,坚持两段距离、两种交通方式。为每名包村民警配发了电动自行车,由派出所负责保管,机关民警入村时,先统一到派出所报到,再取车分赴所包行政村开展工作。同时,为每名包村民警每月拨付120元专项经费,直接拨到派出所,用于保障包村民警的伙食费用。要求包村民警一律在派出所的内部食堂就餐,减少民警的往返时间。

畅通渠道 确保高质量推进

信息先导、畅通渠道,确保高质量推进。该局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召开片会、现场指导、交流互动等形式,对包村民警进行系统培训,使机关民警下村后,工作开展有的放矢,快速与群众沟通,争取群众理解和信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该局率先提出,所有的室站,一律取消纸质台账,自主研发了符合潢川县特色的社区警务综合平台,该平台分九大模块、63个子项,涵盖了基层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将前期收集的海量信息、视频资料、文字图表全部录入,系统就会自动生成一个立体的辖区分布图,从实有人口、出租房屋、行业场所、学校医院、重点人口等,到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包括家庭成员、人口情况、贵重设施、大件牲畜等,只要鼠标轻点,就会一目了然。

市局警务通“一村一警”客户端启用后,该局及时组织包村民警,将纸质台账按照要求,全部录入,实现台账信息化、办公无纸化。建立一套便捷快速的流转机制。在工作流转上突出一个“快”字,对于群众反映的涉及公安职能的问题,由包村民警和驻村民警当场予以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于当日移交辖区派出所;派出所不能解决的,及时上传县局“双基办”流转至相关单位,并于三日内反馈。对于群众反映的非公安职能问题,采取在各单位、各乡镇设立专职联络员,利用电子邮箱流转的方式进行。

2015年年初,“双基办”通过梳理分析,发现全县赌博现象有所抬头,盗抢案件依然多发。该局及时应对,采取措施,将2015年作为“盗抢赌博违法犯罪专项整治年”,决定在全县公安机关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行动。在专项整治期间,该局依托“一村一警”工作,共摸排涉赌违法犯罪线索146条,查处赌博违法犯罪135起,其中治安案件131起,刑事案件4起。共查处违法犯罪人员573人,其中刑事拘留18人,逮捕6人,治安拘留408人,单处罚款147人,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建章立制 确保高效率实施

建章立制、激发活力,确保高效率实施。列出工作清单。在工作中,该局分阶段、分层次列出工作清单,先后制定了《警务工作站硬件建设清单》《警务室硬件建设清单》《党委成员对“一村一警”工作督导清单》《做好“一村一警”工作计划时间表》。建双向督导。由“双基办”和督查大队对包村民警下村工作情况实行不定期专项督导。抓绩效考评。每周进行通报、每季度对包村民警履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用典型带动。评选出郑天全、李越方、陈方、程玉琳、樊振威等一批优秀包村民警和警务室民警,通过选树典型,营造创先争优氛围,为推进“一村一警”工作发挥强有力的引导作用。

2015年10月下旬,该县双柳树镇一带,接连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件,被盗物品涉及汽车、家电等贵重物品,犯罪分子事后甚至与受害者进行联系要求交付赎金。办案民警通过勘查走访及串并案分析,初步判定嫌疑人活动轨迹及落脚点应该在双柳树镇辖区,但由于有效线索不多,侦破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双柳派出所将此情况通报给辖区包村民警严辉飞。严辉飞深入群众进行摸排,2015年11月底,严辉飞在辖区张营村走访时,听一名群众提到邻村居民黄某无正当职业,居无定所,但花钱大手大脚,且前几天看见其开过一辆类似被盗的灰色面包车。严辉飞立即将这一重要线索向办案单位报告,办案民警果断对黄某展开监控,最终确定其正是作案人员之一。

2015年12月16日,潢川县公安局成功抓获黄某及其同伙周某,缴获被盗汽车1辆及液晶电视机、麻将机、烟酒、茶叶、银行卡、电话卡、电钻、管钳等一批赃物及作案工具,破案10余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万余元。

转变观念 确保高规格落实

“我们社区的这位‘开心果’,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平安,还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记者一行在潢川县北城春申社区采访时,提起社区民警于琼琼,社区居民杨大妈不停地夸赞道。这位来自九朝古都洛阳的女孩,时刻用一张微笑的脸,一句中听的话,一声爽朗的笑和一颗耐心温暖着社区群众,被社区群众亲切地称为“开心果”。

对于于琼琼的工作,辖区群众这样评价她:俺们这颗“开心果”,扬得起“铁榔头”,捏得住“绣花针”,上得了“巡讲台”,入得了“百姓家”,放得开“大嗓门”,忍得住“辛酸泪”。“作为社区民警,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也许没有侦破大案后的鲜花和掌声,也许无缘街头擒凶后的凛然和无畏。但我有一颗对人民群众的火热之心,拥有一片对辖区群众的赤子之情,我乐意自己是一颗‘开心果’,暖透社区群众的心!” 于琼琼朴实真挚的话语道出了潢川县广大社区民警的心声。

转变观念、改进作风,确保高规格落实。业务工作有了新提升。去年以来,通过开展“一村一警”工作,该局共收集各类治安防范信息284条,征求群众意见建议15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120起,为群众送证189件,为群众办好事实事95件,摸排线索破获刑事案件10余起。据统计,“一村一警”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十类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了34.8%。2015年共破获刑事案件742起,较2014年的175起,同比上升324%。2015年共破获侵财案件668起,与2014年的56起相比,破案量上升10余倍。警民沟通架起新桥梁。截至目前,全县包村民警共走访群众50000余人次;开展座谈会480余次;接受法律咨询6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包村民警通过下村工作“沉了下去”,公安工作也接了“地气”,切实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获得广大群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