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风

“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像一首澎湃的歌。让血脉再相连,留住我们的根。”这首歌的名字叫做“把根留住”。说及国学经典与社会、部门和个人的关联时,我借用这段歌词引出本文的题目。

国学经典

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

站在社会层面看,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其根源。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是国学经典。

源远流长内涵深。早在2000多年前,华夏就产生了百花齐放的各种学说流派。这些学说流派如同树林,不断茂盛和繁衍,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浩若烟海的典籍中,《论语》产生了影响中国三千年的儒家思想,宛若夏夜星空璀璨的恒星;《韩非子》开启了法治思想的源头,唱响了历朝历代法治的高歌;《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人对冷兵器战争的精辟总结,至今仍是兵家和商家决胜千里的利器;《老子》《周易》《史记》红楼梦》等代表着中国哲学、史学、文学达到的审美高度,许多领域至今仍然还是“哥德巴赫猜想”;李白、杜甫的诗篇脍炙人口,长袖一抖,便是半个盛唐。这些典籍营养极高、智慧超人。它们随着历史长河的激荡,形成了凝缩中华文明的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扎深根。国学经典闪烁着爱国主义的灿烂光辉。如古人崇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忠孝难以两全”。当家孝和国难并存的时刻,古人往往把赴国难放在首选。又如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明代的爱国将领戚继光,抗英将领林则徐,还有苏武牧羊、岳母刺字、木兰从军等。他们忠烈千秋,永垂青史。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感染和打动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岳飞的《满江红》酣畅淋漓,读得人每每热血澎湃,直欲随戎而去!国学经典如同肥沃的土壤,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并历代薪火相传。

文化精髓放光辉。国学经典承载的文化精髓宛如钻石熠熠闪光。如:解决矛盾方式上的和谐意愿和中庸选择。孔子首提“中庸”,主张凡事不走极端。儒家把“中庸”定位为极高的道德境界、政治智慧和处世艺术,同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这种乳汁把中华民族养育成为一个崇尚和平的民族。又如:伦理关系上主张“仁、义、礼、智、信”。孟子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根深蒂固的文化认同,塑造了无数高贤英杰的人格;再如:个人理想上的“修齐治平”。《礼记·大学》云:“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种积极向上的追求,影响了中国一代代的志士仁人。

国学经典

地税文化的建设之基

站在部门层面看,国学经典是地税文化的建设之基,不可以不读,不可以不品。

“民为邦本”优服务。《尚书·五子之歌》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种“仁政”主张,与当今“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税收宗旨一脉同源。地税部门应通过弘扬“民为邦本”,在政策范围内多为纳税人办好事、办实事。一是思想上要亲民爱民,“泛爱众,而亲仁”,在为纳税人服务中提高其遵从度;二是在执法上要护民安民,做到文明执法,柔性执法,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三是在服务上要便民利民,不断满足纳税人个性化、差别化的服务需求,推进征纳和谐。

“业精于勤”强素质。古人云: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人生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达到日趋完善、自我更新。随着“互联网+”的应用,知识更新的步伐日渐加快,地税人如何面对?一是要营造“书香地税”,使自觉学习、急用先学、学以致用、终身学习成为干部安身立命的要务和广受推崇的习惯;二是要完善学习机制,使爱学习、想学习的人不仅得到精神满足,而且能够有相应的政治鼓励,激励干部不断超越自我;三是要深入开展“以师带徒”活动,让好学上进薪火相传,不断丰富学习文化内涵。

“自律自省”尚清廉。多媒体时代人的视野越来越宽,思考却越来越浅。遇到浮躁气氛,贪婪就容易张开血盆大口。“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古人认为“名节重于泰山”,赞美“出于污泥而不染”的荷花,欣赏秋菊幽兰,强调“慎独”和“三省吾身”。这种以自律和自省为特点的民族特性,恰恰是现代人最忽视的。在地税廉政建设中,应该加大用传统文化对干部进行廉政熏陶的力度,使人人树立“羞耻之心”,配合主题教育,增强自爱自尊意识,恪守伦理底线,达到知耻而廉的教育防范目的。

国学经典

地税人员的立身之本

站在个人的层面看,读国学经典,能修身怡心,逐步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境界。

开阔视野启智慧。有多远的视野,才可能有多远的人生。国学经典如同瑰丽的画卷,打开来便是满眼风景。展卷有益,“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里,我再加上一句:读国学经典,使人智慧。对于地税人员而言,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专业领域,还要力求文理皆通,学贯古今中西。学的东西越多,解决问题的智慧、办法也就越多,工作本领就越大、水平就越高。这样,才能避免日后出现“知识断层、业务恐慌”。

志向高远“明明德”。品读国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领悟和拓展人生大格局:生活除了有眼前,更有远方。“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何等的胸襟?在宏阔格局、天地境界建立起人生坐标,看问题的视角必会更加高远。2014年5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参加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时引用了《大学》开篇的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要求我们开启君子修行,去做一个心性光明、行为努力、目标远大的人,努力成为品格上的君子,学业上的才俊,国家的栋梁。这些,正是当今地税人所需要的修行。

抑奢尚俭倡清风。老子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劝诫人们淡化金钱意识。这种思想与当今“两个务必”和“八项规定”是一致的。地税干部要坚持勤俭办事,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保持恬淡无欲,不为名利等外物所累,不为私欲而心神不安,在诱惑面前慎独、慎微、慎利,保持心境平和、从容淡定。

现实生活里霓虹闪烁,稍有不慎,就容易失节错位,因此,地税干部更应该读经典、强修养。通过品读经典,拥一片静心,建一处精神家园,用先哲圣贤的智慧为我们的灵魂沐浴,用传统文化的火炬照亮我们的心灵。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祖先留下的国学经典,以实际行动留住我们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