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齐云
38年前,范建法的儿子范东明降生,然而,不幸的是3个月大的小东明却被诊断为先天性脑瘫。此后的13000多个日夜,范建法以如山的父爱呵护着脑瘫儿子的成长。从病床前伺候到炕头上教儿子读书认字,范建法悉心照料,几次从死神手里“抢”回儿子,他为儿子购买电脑、订阅图书,鼓励儿子走上创作之路。2015年,在范建法的帮助下,范东明的第一本诗集《左岸之贝》出版,他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脑瘫诗人”。2015年12月,范建法荣登“中国好人榜”。
如果事先并不知晓范东明是一名脑瘫患者,我们很难将《左岸之贝》这样一本诗集与他联系在一起。“煤堆上的雪/还没有融化/像一架白色钢琴靠在墙角/学会了用眼睛走路/我看到了别样的风景/一些发光的人/照亮了黑暗的世界/却没有照亮自己的内心/只有点燃骨头的人/才能照亮尘世的黑暗”,这样的文字,即便是从专业角度赏析,也是一首内涵丰富、令人深思的诗作。尤其是“只有点燃骨头的人/才能照亮尘世的黑暗”,更是让我们读出了惊心动魄的震撼。而这,或许正是父亲范建法在儿子心目中的鲜明写照。
“好父亲”范建法的口头禅是,“孩子是上天给的,无论他什么样,都是自己的孩子,既然他来到了我家,我一定不会亏待他。”话语简短而又质朴,然而,面对着先天性的脑瘫患儿,将这一句简短的话,几十年如一日地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又是何等艰难?仅仅是为儿子求医问药,“好父亲”所付出的艰辛,就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更是许多人无法做到的。然而,因为这位父亲明白,只有自己方能为儿子支撑起一方晴空,他便用自己那并不宽阔却无比坚强的双肩将所有的艰难一一扛起。对此,我们可能会煽情地将其理解为“爱的奇迹”。这确实是奇迹,也确实是如山父爱所创造的奇迹。只是在这一份浓浓父爱的背后,更是那“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忍。
我们完全可以说,“好父亲”范建法,已经为脑瘫患儿创造了第二次生命。与脑瘫诗人所创作的惊心动魄的诗篇相比,“好父亲”的关爱与坚忍更是树立了一座父爱的丰碑。这一座丰碑的意义不仅在于彰显了如山父爱,更在于,“好父亲”向芸芸众生诠释了什么叫战胜困难,走向光明。
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意外与挫折,当我们觉得那简直就是生命所无法承受之重时,就想一想“好父亲”范建法所承受的艰辛吧。每一个人都必须明白,不是所有的重担都可以放下;不是所有的时候都允许我们华丽转身。生之为人,许多时候我们必须是迎难而上。如此,我们不仅为他人支撑起一方晴空,更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