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国启 通讯员 唐媛媛)近日,在平桥区平昌关镇陈店村300亩生态鳝鱼养殖基地里,十余名养殖人员正在坑塘里整理网箱,为鳝鱼投苗做最后的准备。

“我原本是在外地工作的。2010年的时候,听家里人说政府鼓励外出人士返乡创业,如果改造坑塘搞养殖,还能得到政府补贴。于是,我就回来了。通过土地流转、坑塘改造,建立了这个养殖基地。水体上层布置网箱养殖鳝鱼,水体下层养殖鲢鱼、鲫鱼等,充分利用了水利资源,还起到了保持生态平衡、净化水质的作用。”谈起自己返乡创业,通过坑塘改造带动村民进行特色水产养殖的过程,基地负责人宋铁成滔滔不绝,“坑塘特色养殖潜力很大,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我们也带动了一部分村民分散养殖。经过5年多的努力,我们在全镇形成了600余亩的生态网箱鳝鱼养殖产业链,大家一起致富增收。”

宋铁成所说的“坑塘改造,政府补贴”,是平桥区为鼓励基层和群众兴建农田水利工程所实行的以奖代补政策。对农民整修改造坑塘实行财政补贴,按容积大小分别给予3000元至10万元的补助,受益农户1900余户。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区还积极探索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出台“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等政策,将需要治理的坑塘发包给个人,由承包人自己出资对坑塘进行集中治理和长期经营管理,使坑塘既得到有效的管理,又发挥了其灌溉、养殖效益。和宋铁成一样,该区查山乡的养鱼大户陈德龙、肖店乡的“泥鳅”老板曹振兴、龙井乡的“螃蟹大王”胡振义……都是此项政策的受益者。胡店乡杨岗村村民徐宏亮说:“政府出面帮我们挖塘泥、修塘堰,为我们办好事实事。我动员左邻右舍筹集资金6万多元,把村里一口万方大塘整修了,既灌溉农田又兼顾水体养殖,100多亩水田丰产丰收有了保障。”

“十二五”以来,平桥区以挖塘修渠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投资8亿多元,深挖“碟子塘”910口,补实“筛子塘”763口,打配机井1523眼,整修渠道1041公里,改善灌溉面积11.5万亩,先后荣获“省红旗渠精神杯”十连冠和“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

“坑塘是农村畜禽的主要饮用水源,是农业灌溉的基本保障。”平桥区委主要负责同志说,“平桥区是农业大区,也是水利大区。我们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列为促进农村发展和农业增效的‘头号工程’,把坑塘改造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以奖代补的政策,极大调动了群众进行坑塘建设的积极性,不但为农业‘解渴’,也让农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同时,也改善了坑塘周边的环境,让美丽乡村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