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立起

安徽出版集团原编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作家金兴安,退休后他说服了老伴和孩子,把自己几千册的藏书和多年积攒的数万元稿费捐出来,在家乡建起“作家书屋”。多年来金兴安还四处“化缘”为书屋募捐。他说:“感恩建书屋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也干不动了。”(中国文明网2014年11月15日)

今年66岁的金兴安老家在定远县蒋集镇。他童年时代父母双双离世,孤苦伶仃、衣食无着,是靠着吃“百家饭”活下来的。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从小时起,金兴安就立下了长大后报答乡亲们的誓言。金兴安的“反哺”乡梓之路与时俱进步步高。

第一步,物资帮扶。通过自己的努力,金兴安成为一名资深编辑,还是一名知名作家,事业有成。他自学成才,却不忘家乡父老。同每个人一样,起初,金兴安对家乡父老报恩的方式是对困难群众的物资援助。每逢过年过节,他都找机会给村里困难老人送钱送物;坐车遇到村里老人同车时,替他们买票。

第二步,个人出资兴建书屋。2004年,退休后的金兴安一次走在家乡的集镇上,发现街面饭店和商店林立,却连一家书店也没有。全镇近两千名中小学生几乎没有课外读物,而乡亲们除了晒太阳就是打麻将。这些场景深深触动了金兴安,他由此萌生了为家乡创办“农家书屋”的念头。于是他说服了老伴和孩子,把自己几千册的藏书和多年积攒的数万元稿费全部捐出来,建成安徽省第一个农家书屋,金兴安为之取名“作家书屋”;后来,金兴安发现借阅书籍的多是学生和老师,很少见到当地的农民,并了解到农村年轻人多外出务工,留守家里的老人大多不识字,于是,他再次萌生了新想法,动用了家里留给儿子结婚装修的2.3万元钱,建成了两间带有走廊的农民阅览室。

第三步,带动更多的人为书屋添砖加瓦。金兴安退休前在安徽出版集团工作,擅长写作的他又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金兴安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和农家书屋在社会上引起的强烈反响,为书屋争取更多的社会捐助。中国作协、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出版集团多次向书屋捐赠图书。省市县新老领导和全国各地的作家、艺术家也纷纷寄来了作品和藏书……如今,书屋不仅书籍门类多了,册数也从当初的不到2万册发展到如今的4万册。如今书屋已成为学生们增长知识的港湾,成为农民致富的知识宝库,成为蒋集镇人读书学习、了解信息的文化生活乐园。

金兴安的“反哺”乡梓之路给我们以深刻启迪:感恩父老、“反哺”乡梓也要注重实效,与时俱进。第一,明确服务重点。对困难群众的个别救助、物资捐赠是必要的,但面向大众,解决带有群众性、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更为重要。第二,改变服务方式。变“我能做什么就拿什么”为“群众需要什么就献什么”,不断满足更多群体、更多方面的最大需求。第三,拓展服务队伍。由“孤军奋战”变成“万众一心”。让“一花独放”引来“百花争艳”,由“一马当先”引出“万马奔腾”。在推进善行义举的常态化、大众化、社会化的进程中,壮大服务力量,增强服务效益,扩大社会影响。

金兴安的“反哺”乡梓之路,一步一跨跃,一步一层楼,一步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