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帆 韩秋芳

又到一年清明时。每当这个时节,人们多是前往墓地,祭奠逝去的亲人。对于逝者而言,小小墓地,不仅是他们最后的归宿,也是亲人表达哀思的去处。然而,近些年高昂的墓地价格、外地子女祭奠不方便、到期后的后续管理等因素使得这种安葬方式令人无奈与困惑。

墓地资源不足价格高,今后埋在哪?

近几天,不少市民都选择提前去为亲人扫墓,我市各大陵园里已是车来车往,市民田先生就是其中一员。上周末,田先生一家人来到位于郊区的一处公墓扫墓,祭拜田先生几个月前刚去世的父亲。

说起安葬父亲的花费,田先生很无奈。“安葬父亲的花销赶上我一年的总收入了,单单买墓地就花了几万元。”田先生说,墓地的价格像房价一样,跟地段和“风水”都有关。他父亲的墓地在这个陵园里算是中等价位的,在较好地段的陵园里,这个价格只能买一处角落的墓地,迫于经济压力,他不得不把父亲安葬在这个较偏僻的陵园里。

陵园工作人员介绍道,陵园的墓地均价也不低,最贵的墓地能达到10万元,虽然之前推出过几千块钱的墓地,但早被抢购一空。每年不少的逝者家属选择把骨灰寄存在殡仪馆,除了家庭因素外,大部分是因为经济的原因。陵园日益饱和,如果要扩展墓地,可能要另外选址,土地资源紧张也成了墓地价格一路高走的推手。

墓地有使用年限,到期后谁来维护?

除了日益高涨的墓地价格外,墓地管理费也成为困扰市民的一大因素。据殡葬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购买墓地20年内免除管理费,但20年后需要续交管理费。对于很多家庭来讲,20年间许多事情都会有变化。

市民张女士刚刚为自己的姥爷续交了墓地的管理费,“墓地购买20年后要交费,一个20年好说,几个20年后呢?”张女士感慨道,母亲一直记着给姥爷烧纸祭祀,但现在母亲年纪大了,老人行动不方便,墓地的事都交给她来打理,以后我年纪也大了,这墓地的事情该交给谁打理呢?如果交给孩子,那孩子们的负担也太大了。再说,如果孩子们以后不在本市或者出国生活,后续的管理又该咋办呢?

张女士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目前殡仪馆内骨灰寄存的地方,有很多骨灰没有人认领或者来交管理费,不知道是家里人到外地了,还是家人已经不在。墓地也是如此,到期限后,许多家属已经很难取得联系。

“入土为安”“落叶归根”?传统墓葬观念难改变

尽管目前传统安葬方式面临资源紧张、价格高,以及后期管理维护的问题,但石碑墓葬仍是多数人的选择。“虽然用传统的方式安葬父亲花费高,但有墓穴就有了能和父亲说话的地方,也便于亲人祭奠。”田先生坦言,如果不让父亲入土为安,孝顺的他不仅自己无法接受,也无法向亲人交代。

目前多数的市民,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市民仍然倾向于选择传统的安葬方式。据统计,每年的逝者中有99%的家属还是选择传统的安葬方式,由于经济原因,只有一半的家属选择立即买墓地安葬。受传统的落叶归根的观念影响,有的逝者甚至在生前还要求回到故乡安葬。按照国家规定,尸体必须就近火化,家属只有带着骨灰回老家去安葬。有很多外地的家属都在纠结:现在已经把家安在了外地,以后怎么去祭奠?怎么去扫墓?这种安葬方式无疑又加重了家属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