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童

家住浉河区车站办事处四里棚的程立,每天凌晨3点就会起床,骑半小时自行车来到“爱心粥屋”。配菜、熬粥、盛粥,摆放桌凳、收拾碗筷,一直忙活到7点多,再骑十几分钟自行车赶到供职的机械公司,开始一天的工作。等到下午5点下班,他再赶到粥屋,买菜、配菜,整理账务,忙里忙外的到晚上9点,然后回家休息。

“他已经这样坚持半年了。”3月18日,信阳市公益志愿者协会会长李清平说,“粥屋开始奉粥以来,他一天都没少。”

从2015年9月初开始运转至今,平桥区的“爱心粥屋”每周五天为100多位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已经半年。期间无数的爱心人士捐款捐物、2000多人次的志愿者参与服务,程立是其中一个一天也没落下的志愿者。

“粥屋刚开时确实很累,除了要买菜、配菜,还要管粥屋的账目,加上接收来往的捐款捐物。”程立说,“前两个月志愿者少一些。现在好了,单是配菜就已有何宏、许素新他们四五个人了。”

程立也没想到自己能扛过来,而且扛成了一种习惯。从开始在粥屋做志愿者,程立就没想过让自己公司里的人知道,他认为这是自己的私事。

程立很能干,他每天的工作生活时间基本都精确到分钟。早晨3点起床,10分钟洗漱,骑车到粥屋时最稳定的时间是3点42分。粥屋关门后他骑自行车赶到公司要10分钟,遇到环卫工人吃饭结束早的时候,他还能在公司的宿舍里眯上一会儿。

随着来粥屋帮忙的志愿者越来越多,粥屋也越来越热闹,但程立每天的作息时间却从来没有改变。

“我每天起床和做事从来不犹豫。”程立说,“习惯了以后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陀螺,不过我是只顾自己去转动。”

如今,稳定来粥屋服务的志愿者有50多人,大家开始排好值日表,而程立值日和不值日没什么两样,因为他每天都到。

在平桥区区直工委的引导下,稳定参与爱心粥屋服务的志愿者成立了“平桥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粥屋党支部”,程立这个老党员在这里也找到了组织。

知道记者要采写自己,一番沟通后程立给记者发来两张照片,是公司2014年度、2015年度发给他的荣誉证书,都是“爱岗敬业奖”。

程立在接着发来的信息中说:“不知道把这个发给你合适不合适,我只是一名志愿者!我想表达的是我们志愿者在做公益时不会影响自己正常的工作,只不过是做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小事时牺牲自己业余时间多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