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志愿者赶到卖梨地点帮助老郑宣传、销梨。 |
本报记者 郝光 文/图
商丘与信阳相隔几百公里,商丘果农一整车的梨却牵动着信阳、商丘好心人的心,他们共同演绎了一段“一方有难,八方来援”的暖心故事!
3月19日下午5点左右,信阳市公益志愿者协会接到一个商丘志愿者刘良龙的求助信息,他说,他是商丘民权县的志愿者,听说宁陵梨农梨滞销,自己报名参加了由商丘广播电台组织的助农卖梨公益活动。刘良龙他自己帮助一位宁陵梨农老郑销梨,他不但义务担任老郑的司机,还为老郑的车加油,十天前他们就来到信阳销梨,目前梨只销了三分之一。他特别提到,老郑家的梨树有十多亩,家里全靠他一个人,这几天正是授粉的关键时期,如果错过了,就会没有收成,老郑因此心急如焚,急得直抹眼泪。商丘志愿者刘良龙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经商丘市有关媒体记者介绍,才求助于信阳市公益志愿者协会。
得知果农的急盼之后,协会立即将求助信息转发到朋友圈、微信群及QQ群,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志愿者朱宏伟、周荣华、程立等第一时间赶到卖梨地点,帮助宣传、销梨,众多爱心人士也通过微信转账转来购梨款,或让代买,或买后代捐给环卫工人。李娟是平桥一小的老师,她得知果农的难处后,立即买了500元钱的梨,她说:“这样既帮助了果农,又把爱心送给需要帮助的人,感谢志愿者协会给我做好事的平台。”张欣是一位自主创业者,多年来一直为弱势群体捐款捐物,热心公益事业,当从微信朋友圈看到求助信息后,立即打来认购款,认购了500斤梨,他说:“我给员工发福利吧,也帮老郑销点梨。”还有罗云、罗鹏等爱心人士捐款买梨,送给了环卫工人。21日早上,在信阳爱心粥屋,志愿者现场把他们的爱心梨捐给了100余位环卫工人。
从3月19日下午开始,志愿者们连续两个晚上顾不上吃饭,大家把老郑的难处当成自己的难处,当起义务售卖员。一直忙前跑后,帮忙宣传、称秤,志愿者们的真诚也感动了路上的行人,大家纷纷停下脚步,你5斤他10斤地认购,场面温馨,感人至深!志愿者不停地说着“谢谢”,他们感谢所有来购梨的爱心人士。
24小时内,志愿者们帮助老郑销梨4000余斤,20日晚上10点,老郑与刘良龙顺利踏上回家的路。当志愿者们与老郑挥手告别时,老郑想送大家一点梨,可被志愿者们婉拒,志愿者们说:“我们己经收获多多,那种助人之乐就是最好的回报。”不善表达的老郑流下了眼泪,他一边抹着泪水,一边挥着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