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

不久前,鹤壁市淇县源林果业专业合作社弄虚作假骗取扶贫项目,淇县扶贫办主任等4名责任人被严厉惩处,扶贫助困资金跑冒滴漏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扶贫“精准”到扶贫“失准”,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把国家的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视作予取予夺的“唐僧肉”,贪污、截留、套取、索贿、受贿、挪用、骗取……手段各异,花样百出,无所不用其极。这些现象之所以频频发生,除了一些领导干部思想上的主观因素之外,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也是重要原因。一些干部利用财经制度不健全、资金监管不到位、扶贫信息不对称等漏洞,巧立名目“一言堂”,瞒天过海随意提留,层层克扣“刮油”。

为规范扶贫资金使用情况,3月9日,市纪委下发《全市扶贫领域突出问题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就扶贫领域政策落实、资金使用、项目管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以及党员干部作风纪律和腐败等问题进行严格监督,从制度监管上堵住扶贫资金管理漏洞。通过对扶贫资金的专项集中监督,以问题导向,从严压实监管责任,实现精准问责。通过对监督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梳理,进一步建立完善脱贫攻坚问责制度,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追究常态化机制,探索创新脱贫攻坚工作监督检查的新模式。

扶贫攻坚号角已然吹响,我们决不能容忍涉农扶贫款成为“唐僧肉”,被那些“蝇贪”“蚊贪”肆意侵吞。对扶贫领域的贪腐现象,必须“零容忍”,发现一起,严惩一起,以强大的威慑力和完善的制度,让他们不敢贪不敢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