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铎)春回大地万物苏,植树添绿正当时。入春以来,我市坚持将义务植树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积极行动,抢抓当前造林最佳时节,掀起了造林植树新高潮。截至目前,全市完成造林30万亩,完成整地19.36万亩;义务植树194.95万株,参加义务植树40.65万人次。

创新机制,拓宽渠道。各县区继续坚持“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荒山荒地造林,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提高了造林成效。光山县采取企业引领,龙头带动,坚持“政府引导、部门指导、公司主导”的指导思想,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依靠企业和大户带动,为林业生态建设注入生机。目前,蓝天集团已建设油茶基地2万亩。光山县已有200多家像蓝天集团、联兴公司、诚信公司、国伟公司等企业和大户参与造林,造林面积占全县造林总面积70%以上。商城县外出创业成功人士楚德刚在该县双椿铺镇投资260余万元,流转荒山1000亩,全部栽上优良品种核桃树。据统计,全市造林面积中80%为非公有制林业。这些灵活的造林机制体制,拓宽了资金来源渠道,为林业生态建设注入了活力,促进了林业改革发展。

注重质量,打造精品。各县区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从整地到栽植都严把质量关,林业生态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光山、罗山、新县、商城、浉河等山区县区,普遍采用机械化水平梯地整地,良种壮苗造林,连片开发,规模经营。茶叶大都是从福建购进的无性系苗木,油茶都是长林、湘林系列优质嫁接苗,杉木都是一级苗,而且都是专业队栽植。息县、潢川县、淮滨县等平原县,坚持水、田、林、渠、路综合治理,大规格园林苗木造林,调整了树种结构,提升了农田林网的景观效果。据统计,全市基地造林,300亩至500亩的129处,500亩至1000亩的35处,1000亩至2000亩的16处,有相当部分的基地与前几年的基地形成连片,有的已形成万亩基地,逐步使我市造林走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轨道,林业生态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科学指导,服务到位。我市林业部门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协调造林绿化工作的职能作用,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造林前进行科学规划,造林关键时期,林业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吃住在乡下,从苗木运输、整地、栽植、浇水等各个环节,现场指导,跟踪作业,确保了造林质量。同时,积极为造林大户和育苗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合理调剂苗木余缺。罗山、平桥、潢川、淮滨等县区的林业局带头创建林业基地和生态园区。光山县林业局带领企业老总六下湖南、江西考察油茶,并与湖南林科院就油茶良种繁育、采穗圃建设等5个方面达成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促成了全县油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全市油茶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