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通讯员 张浩

春日的信阳,无论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是农村的田野河畔,都能看到群众挖坑浇水植树忙。公路边,林木成行;梁峁间,林草繁茂;山沟里,绿树成林。城区条条街巷绿树成荫,鲜花烂漫;农户院落四季常青,满院绿色铺在山川大地,幸福的喜悦挂在人们脸上,一个绿色魅力信阳展现在人们眼前。

建设天蓝水碧、生态良好的和谐魅力信阳,一直是信阳人的梦想。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把“生态立市”作为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工作,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和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倾力打造山川秀美、经济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宜居城市。2015年,我市成功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检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验收,全市完成造林27.5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46.1万亩。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为突出保护环境,着力加强生态建设,2016年,我市要持续实施林业生态市建设提升工程,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重点地区防护林、生态廊道、生态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完成植树造林30万亩、森林抚育47万亩。

林业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不少人都有切身体会。“十二五”时期,我市在取得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同步发展良好局面的同时,大踏步走上了生态立市、绿色崛起、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市林业工作围绕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呈现出林业建设投入之多、规模之大、速度之快、质量之高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

据市林业局局长周克勤介绍,目前,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1034.8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6.11%;有林地面积850.14万亩,城市规划区森林覆盖面积率53.5%;现已建立自然保护区9处,森林公园10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处、国家级森林公园5处,国家级湿地公园2处,总面积176.9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23%;划定国家和省级公益林388.58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3.7%。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有四个平原县均实现省级平原绿化高级达标,所有县区全部实现“河南省林业生态县”创建目标。我市先后获得“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20强”、“全国十佳宜居城市”等荣誉称号。

全民绿化 共建生态城市

多年来,我市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基地化、科学化。据市林业造林绿化管理科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我市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制定全市义务植树工作方案和市直单位义务植树工作方案,造林科指派专人负责市直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积极参与租地、规划、招商引资、整地、栽植等有关工作。为加快全民义务植树步伐,市四大班子及信阳军分区、市直单位带头植树,各级各部门结合重点绿化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各类义务植树基地,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参加植树劳动,进行养护管理,推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向基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义务植树活动的有效实现方式,大力倡导种植“希望林”“青年林”“民兵林”“三八林”等纪念林,通过认建认养、共建捐建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近年来,全市参加义务植树人数累计1100万人次,植树4600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94.9%,建卡率达96%。全市已在市郊建立大型市级义务植树基地1处,面积3000余亩,县级义务植树基地21处。建立市级示范点15处,县级示范点82处,总面积2万多亩。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坚持不懈地宣传发动广大公民直接参与植树活动,大大提高了全民绿化意识和生态文明素质,真正实现了全社会办林业、全面搞绿化的良好局面。

兴林富民 发展绿色产业

丰富的林业资源绿了信阳大地,富了老区人民。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信阳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着力打造四大支柱产业:一是生态文化产业。以水上乐园南湾湖、避暑胜地鸡公山、佛教圣地灵山寺、红色旅游胜地新县、疗养胜地汤泉池、国家地质公园金刚台为主的生态旅游线路,连绵上百公里,年创造旅游收入6.24亿元。二是茶产业。以信阳毛尖为品牌,以五云、卢氏、文新等茶企业为龙头,辐射带动以浉河区为中心产区的近30万户茶农,茶叶基地面积达180万亩,从业人员95万人,年产值48.9亿元。三是苗木花卉产业。以潢川花木精品园为龙头,以白店和卜塔集镇为中心向周围乡镇辐射,并与光山十里镇相连,花木基地面积发展到19.65万亩,实现年产值24.81亿元。四是油茶产业。56.55万亩油茶主要分布在新县、商城、光山和罗山等浅山丘陵区,涉及林农3万多户,现有油茶加工企业20多家,其中精制加工企业8家,年产值3.58亿元。五是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积极开发旅游资源。目前,全市森林旅游势头强劲,南湾和黄柏山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被评为首批“中国森林氧吧”,鸡公山、董寨、连康山、金刚台、南湾、黄柏山等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已成为森林旅游热点景区,并辐射带动了乡村休闲、采摘、观光等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生态增优作出了积极贡献。据测算,仅“十二五”期间,农民来自林业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

据悉,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村镇绿化工程,涉及177个乡镇2609个村,有山区乡镇、丘岗乡镇和平原乡镇三个类型。在“体现田园风光和地方特色”的指导思想下,大力实施生态廊道、农田林网、村镇绿化工程,将本地的文化特色、物种特色、地形特色以及物产特色融入绿化建设中,以适地适树为依据,选用经济价值高、观赏效果好的乡土树种进行造林绿化;同时,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利用河、渠、沟、湾、塘、岗等自然地形进行规划,山区、丘岗绿化以自然式为主,平原绿化以规则式为主,充分展现独特的乡村风貌。目前,全市乡镇所在地绿化覆盖率达35.4%,村屯绿化覆盖率达32.5%,一个个美丽乡村绿得生动,绿得诗意盎然。

彰显特色 建设山水园林城市

信阳秉承“把城市轻轻地放在山水之间”的建设理念,坚持以不破坏山系、水系、植被为前提,以改建公园、小游园、广场等城市公共绿地为主题,以绿化美化主次干道和内河为纽带,以提升扩容居住区、单位和庭院附属绿地为主体,突出绿化、彩化、美化和生态文化特色,初步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点线面相结合、山水林城一体化”的城市绿化格局。

放眼中心城区,浉河带状公园横贯东西,垂柳依依,山水相映,形成了靓丽的浉河景观带;望湖轩、茗阳阁、聚贤祠、申伯楼、龟山亭、河州榭、平山塔和琵琶台等浉河八景,以绿为主,铭记历史,文脉相传,彰显了信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坚持规划先行,在城市周边规划建设了贤山、龟山、震雷山、金牛山、飞龙山、羊山和南湾湖、北湖等“六山两湖”公园,形成了天然的城市绿肺,还有百花园、奥林匹克竞技园、茶之韵广场、两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等200多个特色主题公园、小游园、小广场点缀在中心城区,市民出门即可望见山,看见水。

近年来,我市按照适地适树、树种多样、突出乡土、色彩丰富、配置合理的原则,对主次干道进行景观提升。新城区,香樟树、广玉兰、桂花、紫薇等绿化苗木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老城区,悬铃木、国槐、重阳木等绿树成排,遮天蔽日。目前,我市城市道路绿化率达100%。

如今,你置身中心城区,漫步郊区森林,便可感知自然风光。真可谓:置身信阳,满眼都是绿的世界,绿的海洋。“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已经成为美丽信阳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