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四人民医院医生通过视频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进行远程会诊。
本报见习记者 戴子翔 实习生 袁 梦 摄

本报记者 李宇 见习记者 袁野

2016年3月1日,家住平桥区平桥办事处的万先生由于下楼时不慎摔伤,被紧急送往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后转入外三科进行治疗。外三科的医生诊断万先生的左肘部粉碎性骨折,全身多处骨折。为让病人和家属享受到最佳的治疗方案,彻底打消病人及家属心中的顾虑,该医院外三科的医生与病人及家属商议,提出为病人进行远程会诊。经过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协商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骨科专家,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远程会诊室,通过视频方式,与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外三科的医生“零距离”交流。详细了解了万先生的病情后,最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专家为万先生的康复治疗制订了一整套在信阳本地治疗的可行性方案。

能在家门口享受省城专家的诊疗,这可是万先生始料未及的事。“以前有朋友去郑州看病,都是提前过去,挂个号就需要半天时间,耗时又费力,还可能耽误病情。没想到,我这次意外受伤,虽没去郑州,却也能让大医院的专家为我看病,这真是太令人激动的事。”万先生感慨道。

依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积极开展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深度合作,不仅在本院,还在整个平桥区初步建立了远程医疗服务网络。而河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云计算模式)——平桥区试点已初具规模,系统覆盖基层医疗单位近300个。

如何让群众共享科技惠民的福祉?如何让“互联网+”融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平桥区医疗系统,探访科技为当地群众带来的新实惠。

远程医疗 快捷方便

一台电脑、一个投影仪、一套音像传输设备,借助这些网络服务设备,虽相距近400公里,在这里,顷刻间让距离感不再。“我们替病人算过一笔账,如果去郑州看病,需要来回的交通费、住宿费、各种诊疗费用,甚至还有亲属的误工费。再说,从信阳到郑州将近400公里,高铁也需要一个半小时,到了医院还需要排队挂号,到了门诊还得再排队。最重要的是对于那些急诊病人,时间就是生命,不容有一丝耽搁。现在我们医院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了远程医疗合作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一些病人的疾病可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患者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市第四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专家与信阳市的病患“零距离”接触,在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每一个病患的病历资料、各种检查报告单、CR、CT、核磁片等资料都可以同步传输给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有关专家,专家可以向病人的主治医生及病人详细询问病情进展情况和各种检查事宜,作出更加科学的诊断,为病人提供一个最佳的治疗、康复方案。

畅通无阻的沟通方式,“零距离”的会诊场景,这一切,在远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400公里之外的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完全实现了。这里的群众不再为去大城市看病而奔波,不再为排长长的队而烦恼,更不再为路上耽搁延误病情而抱憾终生。“在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建立了远程医疗数据中心、远程会诊分中心、远程教育室、远程心电图室、远程病理室、电子阅览室。这些先进设备,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更成为保护群众健康的坚实基础。”该医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村里也能请专家,这病看得值”

家住平桥区洋河镇周畈村的陈大爷做梦也没想到,竟然可以在自家门口做心电图,而且还可以让远在郑州大医院的专家为他诊断心电图。“以前都是去市里医院做心电图,年纪大了坐车不便,如今咱们周畈村的卫生所,居然也能做心电图,还能让专家为我看病,这真没想到,太不可思议了!”陈大爷激动地对记者说。

不可思议的事可不止在平桥区洋河镇发生。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支持和帮助下,截至目前,平桥区已初步在18个乡镇、50个村卫生室配置了远程心电图设备。这些设备可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共享平台,让省城专家为远在农村的群众做心电图会诊。“这一整套设备对我们的广大农村群众至关重要,一旦有突发情况,在我们的村卫生室就可以做心电图,同时联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专家为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科学诊断,为下一步的继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这既节省了时间,又为群众减轻了负担,群众获得了很大实惠。”平桥区洋河镇周畈村村卫生室负责人胡秀丽对记者说。

不可思议的事情变成事实,这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对分级诊疗的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有关内容明确了大力发展分级诊疗的医疗改革方向。借助“互联网+”新模式,把大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医院甚至村卫生室,让广大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共享健康”的理念。“我们以前总感觉大城市的大医院医疗设备齐全,有什么病总是想去大医院看,可是到了大医院,才发现那里人满为患,看个病要花费很长时间,特别难,而且经济负担很重。现在可好了,在村卫生室就有心电图这样的设备,看病不难了,看病也不贵了。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实惠啊!”这是广大基层群众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新变化抒发的最真实的心声。

“云计算”成功上线

“上个月您在胡店乡卫生院看过一次感冒,这次您还是感冒了。”家住平桥区胡店乡的王奶奶到平桥办事处看望孙女时,偶得风寒,在女儿的陪护下来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看病。在与医生交流时,王奶奶很好奇,这里的医生怎么知道我上个月也感冒了呢?原来,这多亏了河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云计算模式)——平桥区试点的成功实施。这套信息管理系统为每一个病患建立了终生的电子档案,医生能够全面掌握病患的病情发展状况,为病患的诊疗提供更加全面的病情依据。

为提升河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河南省卫计委和省发改委联合申请了“河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云计算模式)”项目,平桥区被列为全省首批5个项目试点县区之一。“依托全省统一开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应用软件,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区近3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并且涵盖了群众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基本药物、新农合以及综合管理等在内的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大大提升了整个平桥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平桥区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像这次看病的王奶奶一样,今后广大群众可以在平桥区范围内的任何一家医疗机构就诊并调阅自己的档案信息,经过统一汇总,建立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档案。此外,在挂号、就诊、缴费等环节上,可大大减少病人的等待时间,全程线上操作。“针对群众最关心的个人隐私问题,我们从开始就特别注重。如对一些特殊群体病人的病情进行了加密处理,以保障他们的隐私权。负责系统运行管理的相关企业都制定了严格的内部管理机制和整套保护隐私的方案,做到了源头跟踪、全程监管。”平桥区卫计委信息科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分级诊疗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是一剂有效的良药。在平桥区开展的“互联网+医疗”模式正是对分级诊疗的创新与发展。借助互联网平台,跨越了距离,缩短了时间,既解决了群众看病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又为各级医疗机构明确了角色定位,充分整合了各级医疗资源,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让群众满意看病,让群众放心看病,让群众共享科技惠民的实惠。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平桥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明天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