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征 文/图
对于“墙”,人们并不陌生。墙本身是没有温度和情感的。但如果注入爱心,墙就会有温度和情感,带给人们力量和温暖。一面墙,一点色彩,几个挂钩,如此组合就可帮助困难群体。春节前后,这一简单的助人方式——“友善之墙”,温暖了信阳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3月4日,记者再度来到浉河区老城办事处鲍氏社区,发现这里的“友善之墙”新添了换季的衣、帽、鞋、袜……应有尽有。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区原先的“爱心小屋”方便市民捐衣、取物,现在又有了“友善之墙”,他们就把市民捐赠的衣物转移到墙上来,再把过季的衣服存放到“友善之墙”的“大本营”——“爱心小屋”里。此前,记者偶遇,社区居民顾女士正在整理浉河公园北门斜对面“友善之墙”上的衣物。她说:“春节前后,市民们捐赠的衣物越来越多。这些天风大,衣服容易刮掉,每次路过这儿我都顺便整理下。”说话间,顾女士整理好了墙上的衣物。
据了解,年前年后刷爆朋友圈的“友善之墙”兴于伊朗,起初由匿名者实施,从捐赠衣服到捐鞋、袜、围巾、手提袋等,迅速由一个人、一座城蔓延全国,“不能让任何一个无家可归者,在寒冷的冬季里瑟瑟发抖”是当地人的愿望。文化,无国界;爱心,永传播。春节前,浉河区老城办事处鲍氏社区出现的“友善之墙”,得到了广大市民以及网友点赞,堪称我市创建文明城市的新风新貌。老城街道党工委负责同志表示,将以此作为试点,向各居民小区、单位家属院延伸,让我们的城市大街小巷出现更多的“友善之墙”。
浉河区五里墩办事处也积极效仿,他们以肖湾社区为试点建设“友善之墙”。肖湾社区负责人说:“友善之墙,方便了普通市民表达善心,让公益变得如此简单、高效,且更符合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参与公益的热情。”有位取走衣物的居民还专程来到社区表达谢意:“我们两口子都是下岗职工,老伴也不会打毛衣,从墙上取走了一件,感觉特别暖和……”
一面普通的墙,“挂”满了乐善好施者的美好与善良。无论你是谁,都可挂上捐赠衣物,成为爱心的播撒者、传播者;只要你需要,就可现场试穿后带走。这种特殊的公益方式赢得市民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