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广义

党风政风清风扑面,民风社风和风徐来。如今,踏上息县这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人心思进、干事创业的喜人景象不断涌现。作风实、政风优、民风纯的局面,已成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

这些变化,得益于该县扎实开展基层党风政风监督工作。

用统一标准规范提升阵地建设,彰显实效

息县把提升“四中心一平台”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力争把阵地建好、管好,把基础打牢、打实。工作中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提出有工作人员、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有工作制度、有工作台账、有经费保障等“六有”标准,统一做到工作机构、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等制度上墙,统一为全县23个乡镇(办事处)配备了办公桌椅、档案柜和纪委书记短信平台所需手机、电脑,统一印制“四中心一平台”建设标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台账管理等规章制度,下发给全县各乡镇(办事处)、各行政村。

息县县委和县纪委立足“两个责任”,把基层党风政风建设和监督工作作为重要抓手,把握关键节点,注重典型引领,强化会议推动,全力推进“四中心一平台”工作开展。2015年6月中旬,该县召开全县农村基层党风政风建设工作会,对全县基层党风政风建设和监督检查各项工作进行部署,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县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工作的实施意见》。当年6月下旬和11月上旬,分别召开两场现场观摩会,通过典型示范全面推进“四中心一平台”规范化建设。

运用考评检查手段,加压促进,整改提升。2015年以来,该县对“四中心一平台”建设运行情况先后开展3轮交叉检查考核,并根据综合考评结果,评出5个一类乡镇、15个二类乡镇、3个三类乡镇。目前,该县23个乡镇(办事处)共清理“三资”5.85亿元,各监委会共参与监督事项1713件,纪委书记手机短信平台受理举报115起,通过“速查快办”机制查处案件69起,乡镇一级的廉政远程教育中心全部保持信号通畅,建设361个村级廉政远程教育点,累计组织党员干部接受廉政教育3237次。

用专项治理解决一批“顽疾”,彰显为民

把开展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作为重中之重,该县通过统筹组织协调、主责单位全面推进、各乡镇(办事处)具体落实的模式,将责任层层分解,取得明显成效。县住建、国土部门对城市规划区内“三违”建筑进行摸底排查,逐一登记造册,共拆除“三违”违章建筑294处,面积达4.436万平方米;对党员干部私买私卖土地、违规建设、失职渎职等行为立案31起,党政纪处分36人。县民政、人社部门共清理违规低保人员3566人、优抚对象246人、养老保险参保人员重复享受待遇804人,追缴低保金9.83万元、优抚金17.24万元、养老保险金114.7万元,查处优亲厚友、侵占挪用等违纪问题8起,给予党政纪处分7人。县教体局对全县范围内的有偿补课、乱收费、强制征订教辅资料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共立案查处4起,给予11人党政纪处分,其中追究领导责任1人,收缴违纪资金5.59万元。县农业局对2014年、2015年全县发放的惠农补贴资金进行了清理,重点查处挪用、挤占、截留资金和虚报冒领资金问题,共立案查处26起,给予31人党政纪处分,纠正违规资金124.09万元,收缴资金252.5万元。

用案件查办抓出一批“典型”,彰显震慑

坚持把维护群众利益、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突出问题作为加强基层党风政风监督工作的重要抓手,持续保持高压态势。该县通过集中摸底排查、建立动态台账、严格督办查处,全面推行异乡“交叉办案”制度,2015年共查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和“村官”腐败案件86起,其中立案71起,给予党政纪处分80人,给予组织处理17人,收缴违规资金95.5万元,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重点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四风”问题的案件。该县紧盯节假日,围绕“小问题”,开展定期不定期监督检查,2015年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四风”方面问题428起,其中“上班病”问题307起,工作日中午饮酒5起,打牌赌博17起,大操大办6起,公款旅游2起,违规使用公车2起,违规发放津补贴8起,违规收取礼品礼金7起,其他74起,处理人员552人,下发督查通报33期,不仅对当事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还对负有监管责任的37个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加强基层党风政风建设,做到常抓常管、形成长效。该县建立了基层党风政风建设监督检查联席会议制度,基层党风政风建设督导机制和考核机制,对工作推动不力的乡镇进行了通报批评,加压促进,督促各级各部门真正把主体责任落实好,把基层党风政风建设共同抓好、抓实、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