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迎春

2015年11月4日上午,我市科技工作座谈会上传来的喜讯像插上了翅膀,顿时飞遍大别山区,让每一个信阳人扬眉吐气——

从1878所高校、57253个团队、36508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凭借前100名的优异成绩进入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并最终取得了3枚银牌的好成绩,信阳3家创新企业的不俗表现,让大赛承办单位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感慨不已。

我市3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从全省129所高校3000多个团队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并一举摘得全国总决赛三项银奖,这一成绩的取得,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这与我市多年来重视引领大众创新创业分不开——

“十二五”以来,市科技局先后荣获“全省科技系统先进集体”“信阳市企业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该局突出构建“一个载体、四个体系”,加快建设自主创新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发挥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驱动作用。

数量提升实力

“十二五”期间,我市共争取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近700项,项目资金超过1.3亿元。特别是,我市连续5年成功争取了8个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攻克了一批制约全市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高新科技园区从无到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家、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2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保持了良好增长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5年来,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十一五”末的4家增加到目前的22家;河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由“十一五”末的1家增加到目前的5家;培育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5家、河南省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企业、创新方法示范企业各1家。

“十二五”期间,我市省级院士工作站从无到有,总数达到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由“十一五”末的8家发展到目前的29家;新增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批准组建了一批市级研发中心。

5年来,我市围绕产业链组织创新链,新增1家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联盟、4家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技术转移中心,培育了一批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

服务彰显担当

“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注重社会化服务功能,通过持续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积极营造大众创新氛围、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持续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科技体制改革、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不断强化政策导向,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积极营造大众创新创业氛围。市政府召开“信阳市大众创新创业座谈会”,市政府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对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表彰,分别给予了10万元创新创业项目奖励扶持资金,全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在市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仍然保持了市级科技项目经费持续、快速增长,为全市科技事业跨越发展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资金支持。全市各县区连续三届全部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全社会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科技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亮点展示水平

经过5年的努力,我市科技系统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探索科技体制改革,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优环境、强主体、育载体、促增长,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市科技局先后荣获“全省科技系统先进集体”“全市完成责任目标优秀单位”等称号。

推动大众创新创业。加强大众创新创业的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南湖创星众创空间”被认定为我市首家河南省众创空间,组织认定了首批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积极组织开展大众创新创业活动,我市启航科技、绿泉农业、东信生物等3家大学生创办的科技型企业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表现出色,摘得3项银奖,占河南获奖总数的近1/3。

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2015年,我市共争取科技项目153项,项目经费2470万元。特别是,围绕我市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加大了对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的培育力度,精心筛选组织9家单位申报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经过积极跟踪争取,我市同合车轮“格里芬压力浇注技术在ABC铸钢车轮制造工艺中的应用”等4个项目通过了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立项。至此,我市连续5年成功争取实施了8个省级重大专项。

大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实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计划,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筛选推荐了三元光电、怡和矿业等13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或参加复审,全部一次性通过,其中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创历年之最,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2家。积极搭建研发平台,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我市两家院士工作站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院士工作站。积极开展科技服务企业活动,举办科技活动周、送科技下乡等活动。深入淮滨县等6个县(区)组织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服务,备案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16家。开展知识产权优势培育,截至2015年11月30日, 全市专利申请量为1097件,较上年同期增长38.51%;专利授权量为718件,较上年同期增长35.73%。

深化产学研合作。上天梯非金属矿管理区成功获批“信阳国家绿色建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浙江大学郑州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成功落户我市。我市“非金属矿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水库生态渔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批组建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了一批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组织鉴定省、市级科技成果77项。

我们有理由相信,2016年,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之中,市科技局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科技创新的新引擎必将加速发动起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创新驱动和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