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裴娅晖)“十二五”期间,息县县委、县政府加大“三农”投入,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创新,有力助推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始终保持了农业生机盎然、农村风光无限、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态势。

稳粮,即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底盘”。到2015年,息县粮食生产已实现了十二连增,年均增产达1.6%。2006年至2014年连续九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3年起被列为“全国超级产粮大县”,2015年粮食种植面积244.89万亩,产量达到19.77亿斤,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粮食要增产,改善农业发展条件是关键。“十二五”期间,息县发改、财政、国土、水利、农开等多个部门齐抓共管,共建成高标准农田55.3万亩。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76.7%,高于信阳市平均综合机械化水平15个百分点,有力助推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以土地确权为基础,息县瞄准主攻方向,放活土地经营权,一手抓土地流转,一手抓新型农业主体培育。不仅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也盘活了农村“沉睡”的土地资源,让土地变为农民手中的资产,激发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后劲。

“十二五”期间,息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0余个,其中农业产业化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778家,家庭农场从无到有,工商登记注册达32个。

“十二五”期间,息县全面叫响“中国生态主食厨房”,绿色食品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优质米业、弱筋面制品、植物油、畜禽、花木林果、蔬菜等农业产业化集群效能已然彰显,主食产业化工作连续三年在全市排名第一,产业集聚区在全市率先晋升为省定一星级产业集聚区。

截至目前,息县无公害产地认定10个,产品认证9种,基地总面积4.05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7%。此外,弱筋小麦在该县落实了订单种植;油用牡丹、火龙果、林木种苗在曹黄林镇规模发展;钰鑫合作社的无公害蔬菜直销深圳;翠绿农业公司的绿色蔬菜直供港澳;德丰、鑫晨农业公司的设施蔬菜在息县实现农超、农校、农市对接;淮农农业公司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在孙庙乡初步建成;大型光伏农业项目拟在项店镇兴建。

绿色农业、定制农业、设施农业、创意农业、光伏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已在该县落地生根,日渐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进一步丰富了建设“中国生态主食厨房”的内涵和意义。

与此同时,息县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措施,坚持规划先行,注重设施配套,突出产业富民,以文化铸魂,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集中打造息县特色的美丽乡村。

目前,全县初步确立建设“美丽乡村”15个,其中息县关店乡洪庄村、张陶乡薛庄村等6个村庄被确定为全省美丽宜居村庄试点。通过全面推进“美丽乡村”重点村的建设,息县正努力建成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