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全市体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按照“全民健身扩面,青少年体育抓点,体育产业增效”的工作思路,各项体育工作齐头并进,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全市体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日益繁荣的可喜局面,全面迈上新台阶。
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积极实施以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惠民工程,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实用的健身场所和条件,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体育发展成果。全市各县基本都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或县级体育场,部分县达到了“一馆一池一场地”的规模。五年来共实施农民体育工程1863个,覆盖率达80%;乡镇体育工程148个,覆盖率达98%;健身路径工程387个,覆盖率达100%;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2个。“十二五”期间共新建各类体育场地3598个,新增体育场地面积384万平方米,目前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0.6平方米。
全民健身活力十足。坚持“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紧紧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促和谐、奔小康”全民健身活动、“万村千乡”农民篮球赛、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河南省三山同登、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展示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群众、富有特色的健身、交流、比赛、展示活动,有力推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经常化、生活化,呈现出“天天有锻炼,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全年不断线”的良好局面。全市体育人口超过300万人。
大群体工作格局逐步形成。以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为主线,以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市本级和各县区认真落实全民健身“三纳入”工作,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全覆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机制逐步形成。成立了信阳市体育总会及市级单项体育协会近30个,各类健身俱乐部和健身团队等民间体育组织也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共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879人,达到每千人0.55%,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红红火火。单项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基层健身站点组成了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青少年体育夯实基础。以备战省运会为重点,深入实施体教结合,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完善业训网络体系,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全市常年在训青少年近千人,注册运动员600余名,向省级专业队输送高水平运动员35人,创建国家级青少年俱乐部5所,省级单项训练基地3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7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0所。成功举办了信阳市第四届全民运动会,项目设置和参赛人数均为历届之最。与市财政、教育、编办、人社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体教结合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在校运动员和在册在职教练员每人每天25元的伙食补贴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建立校地体育工作座谈会制度。按照“教育部门抓面、体育部门抓点,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狠抓青少年足球项目,组建了信阳市青少年足球队和各县区青少年足球队。成功举办了全市首届青少年足球联赛。
品牌赛事精彩纷呈。信阳全国自行车公开赛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茁壮成长,发展迅速。每届自行车赛参赛人数都保持在千人左右,央视五套、中国体育报、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等中央、省级主流新闻媒体及各大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站宣传报道赛事盛况,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信阳全国自行车公开赛被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评为全国群众自行车赛事十大品牌,连续两届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还被省体育局列入全省“四赛、两节、两活动”之一,为全省自行车赛事和自行车运动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已成为魅力信阳建设的一张绿色城市“名片”。在自行车赛的影响带动下,各县区也积极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赛事活动,如“大别山革命精神杯”乒乓球赛、鄂豫皖苏区体育协作区篮球邀请赛、潢川太极拳、淮滨走读淮河徒步走等活动,强力打造“一市一品牌”“一县(区)一特色”。这些品牌活动不仅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健身热情,而且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体育产业成长加速。在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市体育产业成长加速,已初具规模。全市体育彩票销售自2011年突破2亿元大关,一年一个台阶高速增长,2015年销售额超过6亿元。与此同时,体育旅游、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休闲等各种业态都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我市拥有奥之杰公司和佰达商贸公司两家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其中奥之杰公司不仅是我市唯一一家体育健身器材生产厂商,在全省也是为数不多的。社会资本开始投入到体育旅游、户外运动、健身休闲等领域,如商城金刚台西河峡谷漂流项目参加了今年的全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遍布全市各县区。社会力量自主举办的体育竞赛表演逐渐增多,如四国篮球争霸赛、武林风环球争霸赛信阳站比赛等。2015年第七届全国自行车公开赛期间,我市成功举办了首届体育产业展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家体育企业参展,市政府同上海体育学院签订了《体育产业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地级市举办体育产业展示会,在全省开创了先河,在全国中都是极为少有的。2015年12月2日,市政府正式印发了《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指明了体育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信阳体育产业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市体育局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主要抓手,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努力构建“大群体”发展格局,夯实青少年体育基础,积极发展壮大体育产业,各项体育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实现了“十二五”完美收官。
2015年,我市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各级体育部门紧紧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创新方式和载体,在全市城乡广泛组织开展了有规模、有影响、有声势的全民健身活动200余场次,参加活动的人数近100万人次。体育产业发展开始加力。成功举办信阳首届体育产业展示会,吸引了50余家相关企业和单位参展,为期3天的展示会参观人数超过10000人次。文明创建实现常态化。2015年年初,市体育局被正式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结合当前我市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局领导班子坚持文明创建常态化,提出了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的新目标,继续以文明创建为抓手,推动全局各项工作向前迈进。通过文明创建,全局系统形成了创先争优、甘于奉献的良好风气,凝聚起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发展内力,有力推动了体育事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