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赵雪峰

“着力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充满发展活力的生态经济先行区,全国有影响力的交通、信息、物流枢纽(简称‘一市一区三枢纽’)”的“十三五”战略,是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河南省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和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在准确把握发展规律、发展机遇、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上级要求、符合中原经济区战略布局、符合我市当前发展实际。

信阳建设“一市一区三枢纽”,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又具有条件。 2016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信阳是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核心区和国家级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同时,信阳地处中原经济区、武汉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接合部,是全国44个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信阳已成为长三角地区通往西北地区、华北地区通往华中和华南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充分发挥各种优势,全力构建区域性交通、信息和物流三大枢纽,拓展新空间,塑造新格局,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辐射,对于信阳承接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现代家居、绿色食品、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培育优势产业链工程,增强全市发展动力和后劲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方向已明确,下一步就要一任接着一任干,按照省委“东联西进、贯通全球、构建枢纽”的部署,稳扎稳打,着力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强力推进宁西铁路客运专线、京九客专阜(阳)九(江)段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推进信阳与六安、黄冈、随州等市的互联互通。实施淮河航运开发和潢川货运机场等项目,畅通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合、向东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的通道。瞄准目标,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就一定能争取到更多的国家大型项目、重点工程、新兴产业落户信阳,带动和辐射信阳产业整体发展,使信阳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全力构建信息枢纽,还必须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优先发展,持续推进区域人才信息平台、金融信息平台和产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提供信息支撑。以实施“宽带中原”等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信息兴业工程、信息强政工程、信息惠农工程和信息便民工程,建设和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体系及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着力发展电子商务、网络动漫、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新产业、新业态。

更为可喜的是,“十二五”时期,我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电子信息、现代家居、新型建材、绿色食品、现代物流为主导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被命名为“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和“中国手机产业基地”,国际家居产业小镇被命名为“中国(信阳)新兴家居产业基地”,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荣获“中国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模式创新奖”,实现了工业化由初期向中期的跨越。在“十三五”时期,有交通和信息枢纽为支撑,有信阳特色产业资源、区位和综合交通优势作依托,把信阳打造成为辐射全国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的目标在“十三五”期间就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