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炜

“对于信阳菜,我有话要说!”昨日,市政协委员汪国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有些信阳菜已经不能适应养生和健康的需求,改良部分信阳菜势在必行!”

“我不仅是信阳菜的忠实粉丝,更是信阳菜众多推广者之一,”汪国林委员介绍,“目前,我在北京开有餐饮酒店,专门做信阳菜。信阳菜在京城有了一定的喜爱群体。但近年来有朋友和我交谈时也坦言,部分信阳菜品种口味偏咸、辣,尤其是一些腌制的肉类食品,从健康的角度,好吃但的确不敢多吃。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养生的逐步关注,一部分信阳菜应该改良了。”

汪国林委员建议,推广信阳菜一定要保持信阳传统烹饪技法优势,在尽量保证菜品原滋原味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宾客讲营养重健康的绿色消费理念需求,在烹饪、制作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食物添加剂和工业色素,在烹饪、制作技法上,也可以吸收其他菜系做法,但信阳传统的小火慢炖烹饪技艺,千万不能丢掉了。

“我听说市政府专门召开常务会议研究信阳菜的发展,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大力推广信阳菜的若干意见》。在此次会议分组讨论时,我提出对信阳菜的一些看法,也得到了市长乔新江的认可。”汪国林委员谈到,市政府高瞻远瞩,如此重视信阳菜的发展,我们当然有信心继续投资信阳菜,齐心协力打造信阳菜品牌,让信阳菜走得更远,真正能与粤菜等全国一些知名菜系一样,扬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