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炜

地处深山的新县西河村,信息封闭,山区群众生活的艰辛深深地触动了张思恩的心,打懂事起他就暗下决心:长大后要尽自己所能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1991年,在全国掀起务工热的浪潮中,他踏上寻梦之旅。

从不谙世事到成熟稳重,张思恩在北京中建一局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成立双赢达建筑公司,手下员工200余人,年纯收入百万余元。2013年,当得知西河村被确定为新县“一城三线”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时,他意识到这是西河重生的契机。家乡需要他,他便毅然放弃北京的事业,不顾家人反对,回乡创业。

2014年1月,他成立西河农耕园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由村民推选出理事会和监事会,张思恩当选理事长。合作社遵循“引导群众说,带领群众干,鼓励群众管”的工作方法,发展生态品牌,依托古村落发展乡村旅游,并组建专业修缮施工队。

合作社成立两年以来,为西河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建设倾心注力。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全面对西河古村进行环境整治和修复。坚持“绿色”理念,规模发展有机农业。引进河北迁西优质板栗建立板栗改良基地200亩,实施油茶低产园改造800亩,种植葛根、金银花、莲藕等600亩。培育乡村旅游业。乡村茶餐厅、“古枫杨”咖啡室牛刀小试,星空帐篷酒店和国际青年旅舍大显身手,成功实现了都市文化与乡村生活的完美对接。建立“村淘”服务站,将互联网与农业、旅游等相关产业深度结合,把本地的有机蔬菜、黄牛肉、山羊肉、土猪肉等搬上城市人的餐桌,延展产业链条,美丽乡村正在悄然转化为美丽经济。

正是由于古村落的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开办农家乐15家,民俗旅馆26家,乡村旅游风生水起。2015年“十一”期间,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西河共接待游客5.2万人次,实现总体旅游收入约50万元。

两年来,西河美誉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中央电视台、香港卫视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过采访报道,歌曲《美丽新西河》荣获2015年全国“最佳乡愁奖”。西河官方微博影响力与日俱增,西河古村落先后斩获“最美历史文化古村”等多项殊荣;西河粮油博物馆及村民活动中心在台北2015金点设计奖颁奖典礼上获“年度最佳设计奖”,并获得由住建部颁发的“全国第一批田园建筑优秀作品一等奖”、省住建厅颁发的“寻找心中最美乡村建筑”一、二、三等奖,“西河再造”项目进入日本、韩国、德国福莱堡参展并荣获中国建筑奖的社会公平奖优胜奖。

让家乡西河的山水更美、村民幸福。张思恩儿时的夙愿,今日美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