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改革开放以来,信阳成为全国闻名的劳务输出大市,平均每年外出务工创业人员在200万人以上。广大外出务工创业人员通过打拼,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学会了本领,激发了创业热情,涌现出一大批领军人物。他们创业成功后不忘回报家乡。在市委、市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亲情感召下,全市累计有3万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投资300多亿元助推家乡建设,为信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物质资本和人才资源。本报自今日起开辟“返乡创业成功人士风采录”专栏,陆续刊发部分务工创业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和典型事迹,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和推动更多的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在全市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本报记者 向炜

陈万德是平桥区查山乡查山村人,目前担任信阳凯振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30余年的奋斗让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优秀民营企业家。

1978年,年满18岁的陈万德不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离开家乡从一名建筑工人开始奋斗。刚到外面务工时,住宿条件极差,陈万德就住在用竹排围起来的工棚里,逢雨漏雨,逢雪漏雪。30多年来,陈万德始终坚守一个传统的核心价值观——诚信,坚持真诚待人,诚信做事。当年共事的工友提起陈万德还是会忍不住夸上一句:“事情交给万德,特别放心,他人实在。”

有一次,在完成某单位住宅楼施工任务后,对方以种种借口拖延支付陈万德的工程款。临近春节,支付农民工的工资刻不容缓,此时出现的情况让他十分着急,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便和妻子商量把自家的房子卖掉。当时妻子不同意,好不容易拼出来的房子说卖就卖了,以后工程款如果不结,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别人也给他出主意让他出去躲一躲,把春节躲过去就行了。可陈万德觉得,农民工跟着自己辛苦了一年,就盼着到春节了带着钱和家人团聚,做老板的不能没有诚信,让农民工受苦。陈万德最终说服了妻子,将价值不菲的一幢200多平方米的临街楼房低价卖掉,付清了农民工的工资。大家都说:“老陈说话算数,跟着他干我们放心。”

“说到必须做到,要做就做最好,钱财可以不要,诚信永不可失!”这是陈万德多年来坚持的做人原则。他努力做好自己的每一个工程建设项目,负责的项目多次获得市级、省级荣誉称号,从未出现过质量与安全事故。

陈万德一直关注家乡的发展建设,关注乡邻的疾苦冷暖,尽其所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始终不忘造福乡亲。

截至目前,他已为家乡修道路、建学校、建图书馆等捐助78万余元,先后帮助孤寡老人、失学儿童、残疾人、困难职工上百人,资助农村贫困大学生2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