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广义 李浩

又一年葳蕤春华,又一年硕果盈枝。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在中共信阳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把群众普遍关心和关注的民生问题作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综合运用视察、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监督方式,聚焦城市公园和绿地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食品安全等,有力地促进了民生改善和发展。

让信阳更加宜居

信阳,是个宜居的城市,连续多年荣登“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作为宜居城市,良好的绿化和充分的休闲场所建设自然必不可少。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绿地公园建设工作,截至2014年年底,我市城区公园绿地面积达到746.5公顷,建成绿地率36.93%、绿化覆盖率42.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14平方米。

尽管成绩很大,但是人大代表在走访群众时了解到,城区绿地公园还存在分布不均、品位不高、养护管理不够,特别是老城人口密集区布局太少等问题。

2015年4月,在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多位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规划建设信阳市区周边山体公园、加快中心城区公园建设等议案。为满足群众休闲需要,进一步促进宜居城市建设,大会主席团决定把这些议案合并为一件,即《关于加快城区绿地公园建设、助推宜居城市健康发展的议案》,作为大会02号议案,交付市人大常委会调查审议、提出办理意见。

2015年4月20日,市两会闭幕仅数日,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就带领调研组,实地察看了百花园、南湖、龟山、两河口、震雷山、羊山、龙飞山、海营等处公园和街头公园绿地,调查了解规划选址、景观设计、环境打造、设施配建、现有公园管护机制和经费来源等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全面了解城区公园绿地建设情况。

随后,调研报告被提交到市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综合大家的意见,会议形成了审议意见。意见指出,城市公园绿地是市民聚集交流、休闲娱乐的‘公共会客厅’,是一个现代文明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调节城市容积率、优化城市布局、打造宜居城市的重要手段。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充分利用城区内的山体、水系等自然要素,构建山水生态城市,既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又提供更多的市民休闲、健身、游玩场所;既要解决当前问题,取得阶段性成果,又要着眼于长远,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健康、持续发展;要强化管理,认真研究制定加强市区山体保护具有法律约束性的政策,探索市场运作的管理体制机制,解决好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的问题;要多方筹资,加大投入,推动城市公园和绿地的建设、管养和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社会化进程。

市政府高度重视议案办理工作,有关部门抓紧编制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加快推进规划中的七个公园建设,将原来分散管理的城区绿地公园收归市里统一管理,加强养护,提升品位,城市环境日益优化。

“每天晚上,我们一家人都要来公园散步。”2015年12月24日晚8时许,家住浉河区北京路的王大爷和老伴领着6岁的孙子来到浉河公园散步。王大爷说,他们几乎每天晚饭后都要来此处散步,公园已成为他们一家人放松、休憩的主要场所。

让教育更加均衡

义务教育公平是涉及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给义务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城镇学校建设明显滞后于人口扩张速度,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农村学校生源减少、师资力量薄弱……对此,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市政府成立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实施意见,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群众希望孩子能够享受到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义务教育。

群众的期盼就是市人大常委会的努力方向。2015年年初,经过认真讨论,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把监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纳入监督计划,并采取开展专题询问的方式来加大工作力度,回应社会关切。

为掌握确切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专题询问前,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先后到罗山、淮滨、息县、浉河、平桥等5个县区,深入20余所中小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共采集学校数据35份,召开了两次座谈会,查找存在的问题。

“我市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

“如何解决农村教师流失问题?”

“如何加强薄弱学校师资建设?”

“根据人口变化,近年来市中心城区需要新建多少中小学?已经建立多少?”

充分掌握了情况,询问会上,大家的询问句句问到了点子上,也问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面对这些问题,到会应询的市政府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一一作答,明确了解决办法和时限。通过媒体的广泛报道,这些回答等于向广大群众作出了庄重承诺。

“教育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国晖在专题询问会上说,“要不断优化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学,多策并举把义务教育办得更好。”

会议形成的审议意见,被及时转交给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办理。有了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信阳的孩子有理由期待更加优质的义务教育。

让饮食更加安全

一日三餐,食品安全天天与我们相伴。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我市食品安全责任体系不断完善,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监管保障能力逐步提升,有效防范了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全市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虽然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这项工作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了让老百姓吃得更安全、更放心,市人大常委会年年开展监督,持续跟踪问效。

2015年,食品安全监督上升到了更高、更广的层面:省、市、县三级人大联动监督。这也是我省为了增强人大监督实效所做的有益尝试。

为做好这项工作,去年7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并印发了《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食品安全工作情况开展联动监督的实施方案》,8月初,召开了由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县(区)人大常委会等单位参加的动员部署大会,安排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情况联动监督工作。

随后,各县(区)人大常委会广泛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活动,并将有关情况上报市人大常委会相关机构。在此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于2015年9月22日至23日,深入浉河区、平桥区及市直有关部门开展视察工作。

食品安全工作面宽、链长,为防止全面“撒网”,抓不住重点,视察组重点深入小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馆、小摊贩、小夜市排档等“五小”餐饮行业察看,到农贸市场对个别蔬菜品种进行了现场抽样检测。

问题仍然存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仍然较弱,日常检验检测工作开展不足,食品安全法规定的一些制度落实还并未到位。

针对这些问题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2015年10月30日,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针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了审议意见。《意见》要求,突出重点环节,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继续加强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强化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建立生产经营者“黑名单”制度……

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还做了一些老百姓关心的事儿,比如对物业管理工作提出了审议意见,对城区内河治理工作进行了视察。对市政府2015年为老百姓办的“十件实事”,市人大常委会也没少“督促”,年中时开展了视察,提出了意见,年末时听取了报告,代表人民进行“验收”。如今,这些办好的实事着实惠及了群众:中心城区新发展的50家便民蔬菜超市项目全部建成,买菜更方便了;滨河绿地景观提升工程竣工,浉河更漂亮了;四一路维修改造完成,出行更畅通了;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成,老百姓更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