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发展蓝图鼓舞人心,如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围绕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确立的奋斗目标,我们就要强化干部担当意识,提高干部干事能力,使广大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复杂形势下沉着应对,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勇于作为,推动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人口多、基础弱、底子薄,我市主要人均指标离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我市要想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加快发展速度,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半点退路和回旋余地,容不得丝毫犹豫、观望和等待。面对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我市各级干部就要有勇于担当的精神,有面对困难挺身而出的勇气,有直面矛盾的气魄,心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心中有想干事、干成事的强烈愿望。
勇于担当就要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昂扬的锐气和蓬勃的朝气,充满热情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就是要沉下心来,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带着忠诚、带着责任、带着激情搞工作。不因事小而迟为,不以事小而不为,坚决杜绝“懒散软、等靠要、推拖绕”等“为官不为”行为。
勇于担当就要敢于碰硬,敢于啃硬骨头。“十二五”期间,我市虽然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为“十三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在这些困难面前,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没有克难攻坚的勇气,遇到困难或停滞不前,或绕道而行,那就很难实现我们既定的奋斗目标。因此我市各级党员干部要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要有一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以滚石向上、抓铁有痕的精神推动全市各项工作开展。
勇于担当还要会担当。眼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如果我们的各级党员干部对经济新常态不习惯,对工作新要求不适应,缺乏专业知识,缺少业务能力,遇事没有底气,做事没有方法,“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也就不会担当,不能担当。若要能担当敢担当,就要扎扎实实、谦谦逊逊地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为实干提供能力保证。
勇于担当就要不怕工作中出现失误,敢于对失误负责。我们要想开创工作新局面,就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也就难免会出现一些工作上的失误,但绝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敢于担责,不怕挫折。只有我市各级党员干部在工作面前履职尽责,在挫折面前勇于担当,才能带领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克难攻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是一项“添彩‘四个河南’、造福全市人民”的宏伟事业,实现这一目标,使命神圣,任务紧迫。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四届十次全会精神,勇挑重担、勇于担当,履职尽责、积极作为,为实现宏伟的新目标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