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龚立堂 时秀敏 杨柳 黄宁

“你们看,这个基地有2000多亩,种植了30多种花卉果木,是俺村里的‘聚宝盆’!”昨日,记者在息县八里岔乡伍底下村采访,该村党支部书记易军谈起他的“花果山”,打开了话匣子:“这边是白腊,那边是紫薇、樱花和海棠。”

顺着易军所指方向,记者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高低错落的花木有序间植,一眼望不到边。

伍底下村过去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耕地少、土地瘠薄。村南的丘陵地因为坡度起伏大,难以集中连片,大不过亩、小则一二分的耕地,全靠人工畜力耕作,往往劳苦而无功,年深日久,不耕作的地块越来越多,慢慢地就形成了杂草丛生的荒山坡。

村里人做梦也没想到,这样一片“鬼不下蛋”的荒山秃岭,近年来竟成了生金溢银的“花果山”,声名鹊起。

“早些年,村里的年轻人都不甘心在这贫瘠的土地里刨食儿,很多都外出打工了。”忧心家乡土地撂荒、“空巢”现象日益突出的易军,带着在外打拼多年积累的经验和资金,毅然回乡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

修路、挖塘、建村部……10多年来,这位备受村民信赖的明星村支书,自掏腰包,不仅兴建了新村部,还带领群众让穷乡僻壤之地面貌一新。但村里的那块“荒山坡”一直是易军的一块心病。

“荒山丘陵地,发展农业效益差,为啥不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2014年9月,经过外出考察,易军决定承包荒坡地,开展特色花卉种植。

易军的想法应者云集,每亩每年600元的流转费,让那些零碎的荒地很快从村民手里流转过来。短短两个月,2000多亩的丘陵荒坡平整完成,接着挖渠修路,大大改善灌溉和交通条件。

当一车车的黄金梨、百日红、美国红枫和一些村民叫不上名字的花木苗运到村里时,鼎沸的人声打破了荒坡的沉寂。易军告诉记者,栽树期间,每天村里有300多人在这里干活,施肥、浇水、种树,忙得不亦乐乎。

“发展特色花卉种植业,是个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好项目。比如白腊,苗木一棵20元,3年后就可以卖到200多元。几年后,这里春有百花,夏有绿荫,秋有果实,才是名副其实的‘花果山’呢!”为了提高树木成活率,易军每天上网学习,查找有关苗木修剪、施药、防虫等相关技术,还高薪聘请了广东、上海、郑州等地的林业专家来给村民们实地教学。

“我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伙儿都富了,那才是真富!”在易军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种植苗木。从选种到技术再到销售,易军手把手地指导,心贴心地服务。如今,伍底下村家家种果树,户户有花卉。越长越大的“花果山”正成为伍底下村人的“聚宝盆”。

一棵棵花木果树栽下了,易军又开始打起了坡下那几口坑塘的主意:发展立体农业。塘里鱼虾游弋,水面鸭鹅成群,这些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不仅能维持资金的周转,而且还给冬日的花卉基地增添了田园乐趣。“将来发展垂钓,农家乐,这又是村民挣钱的好路子!”

眼下的伍底下村正在异军突起。难怪八里岔乡宣传委员徐磊感慨地说:“易军易军,干啥成啥,真是‘异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