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

近年来,息县人武系统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央军委关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部署,坚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同频共振,积极探索军地共建双赢协调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

机制融合,实现议军新常态

息县有着拥军尚武的优良传统,县党政主要领导同志更是把全县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放在心上、抓在手中、扛在肩上。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机制融合作为军民融合的核心,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纳入该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确保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制度化、规范化,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常抓不懈提供了机制保障。

为解决“有钱办事”,该县每年把武装工作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着力解决人武系统建设发展大事,为县人武部履行职责提供有力的人、财、物保障。为解决“有地办事”,该县投资整修民兵训练基地,提高人武部基础设施建设和战备水平。为加强基层武装部建设,县财政一次性拿出专项资金,作为23个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和购买装备器材的专项经费,实现了全县所有基层武装部同步达标。同时,县财政每年为各乡镇(办事处)单独预算武装工作经费,专款专用。为解决“有人办事”问题,该县严格落实“机构单设、编制专列、干部专职”的规定,配强基层武装部专武干部队伍。近年来,县委重用专武干部4人、交流7人,提高了基层专武干部队伍结构素质,实现了专武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县委议军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征兵问题,出台激励政策,重奖高学历入伍青年、进藏新兵:“985”“211”院校大学生入伍分别奖励8万元、5万元,普通一本、二本、三本及专科大学生入伍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增强了高学历青年参军入伍的政治荣誉感,大学生报名应征人数逐年攀升。2015年,全县奖励入伍大学生专项资金135万元,大学生入伍比例达33%。

情感融合,打造责任共同体

息县人武部坚持把情感融合作为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通过全民国防教育宣传、年度兵员征集、节日走访慰问、双拥共建等,广泛宣传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为军民深度融合夯实了思想基础。

情系人民,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中融洽感情。县人武部认真落实军区“四项工程”,大力开展“四帮一建”活动。去年以来,县人武部深入调研,及时向县委、县政府专题汇报联系点群众的困难,争取政策、资金及职能部门支持,先后筹资17万元为饶庄村打井12眼,解决了250名学生饮水安全以及农业灌溉难问题;组织民兵帮助农户抢收夏粮,为偏远乡村架设用电基础设施,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协调医院为群众义务巡诊……一桩桩、一件件体民之所需、解民之所难的实事,让群众深切感受到人民子弟兵的爱民情怀。

勇于担当,在保护人民群众中融洽感情。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县人武部合理编配现役干部、专武干部、民兵骨干及退役军人,科学编组、合理布局2300名基干民兵,成立民兵应急分队,建立基干民兵分队39个,随时准备参与抗洪抢险、防爆处突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

观念植入,在强化责任意识中融洽感情。县人武部从国防大学请来专家教授给全县科级干部上国防教育课;每年全民国防教育日、建军节,县人武部党委都邀请地方党政领导同志参加军事日活动,增进与军队感情。同时,不断拓宽国防教育渠道,宣传国防法规,解答征兵、优抚安置政策等问题。

人装融合,建强有力后备军

着眼未来战争,做好军地通用装备的储备,是人武系统的经常性工作。息县人武系统始终把军民通用装备、设施的摸底、登记、统计作为重要工作,提高所储装备技术含量,定期更新国防动员潜力数据库,确保一旦需要就能迅速将区域内装备器材资源和信息资源转化为战争实力。日前,陆军某部拉练途经息县,县人武部立即启动储备资源,为部队官兵提供了场地,解决了建制拉练官兵临时宿营等难题。

万丈高楼平地起,借得东风好行船。息县人武系统创新探索出了一条切合实际、适应改革发展形势的良性循环机制体制,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必将在军民深度融合之路上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