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李楼村文化广场。

本报记者 时秀敏 杨柳 马保群 程成 文/图

平坦的水泥公路、宽敞的文化广场、风景如画的学校、暖意融融的敬老院、屋顶装有太阳能的小洋楼生态庭院、新颖别致的公厕、书香满屋的阅览室……如今的息县项店镇李楼村,就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画卷。近日,记者走进李楼村,实地感受李楼村的变化。

李楼村位于项店镇西北部,是农业大县息县一个普普通通的“三不靠”(不临城市、不靠集镇、不沿公路)行政村。“房前柴草垛、屋后粪土堆,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有院没有人、草长半人高”,曾是李楼村的真实写照。然而,这个普通的村子近年来却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以前村里一条水泥路都没有,道路还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深一脚浅一脚,溅得身上都是泥。”说起村里的变化,正在自家屋前与几名村民唠嗑的村民徐培庆便打开了话匣子,“现在好了,自从我们搬进了村里的新社区,水泥路有了,路灯亮了,村口还装上了监控探头,进出方便了,送孙子上学也放心多了。前屋后院,两层小楼,住得能不舒坦吗?”

“村里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发展快与慢,要看‘领头雁’。”2007年,时任村支部书记的李锋对李楼村的村容村貌忧心如焚,建新农村社区、改善生活环境被村两委提上了议事日程。

为把新农村社区建设这一惠及群众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李楼村由村民自主推选出有威望、公道正派、德才兼备者组成新农村建设管理委员会,接受村委会监督组和群众监督组的全面监督。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凡到规划区买房的,必须拆除旧房并复耕,引导鼓励村民新建拆旧,纠正一户多宅现象。全村规划的面积400亩、住房470户的新村居民点,通过复垦可增加耕地1800亩。

根据方案,社区家家户户都是两间两层,屋后带一个小院,院内有两间平房,占地面积足足有两百平方米。

“一楼放农机具,存放粮食,二楼住人,小院里还能养鸡。乡亲们看了建设方案,都很心动。”村治保主任丁自忠说。

有了建设方案,如何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将方案变成现实便成了关键。

“要想让村民自愿搬进新社区,关键还是要建好基础设施,让群众少花钱。”丁自忠告诉记者,李楼新村建设在图纸、尺寸、高度、外观、布局等“六统一”的前提下,采取五户以上群众联建的方式推进新村建设。“我们不找开发商,村民将老宅基地置换,花12万元就可以建好自家的新房子。”

2008年,李楼村的60户村民按照村里新农村社区的规划,建好了自家的房屋,并乔迁入住。

看着昔日的邻居住进了新房,生活便利了,不少村民心“痒”了。

“能不心‘痒’吗?”率先搬进社区的村民黄玉友说,“水泥路、村小学、敬老院、卫生室、超市、文化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村里还有专人打扫街道,谁不想搬进去住啊。”

在入住村民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搬进了新社区。

“全村2300多人,19个村民组,16个村组都迁了出来。”现任村支部书记李登华接过了老支书的接力棒,逐步完善社区配套,让群众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李楼村通过摸索出来的“六个统一、村民联建”的新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盘活了闲置土地,更方便了群众生活,曾被河南省原省委书记的卢展工赞誉为“李楼模式”。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村民生活要富足,还是要靠产业带动。”项店镇镇长钱长鹏说,“李楼村是息县香稻丸的主产区之一,下一步,我们将在盘活闲置土地,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大力发展李楼村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带动村民增收,让大家过上富足的生活,让美丽乡村李楼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