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龚立堂 时秀敏 杨柳 黄宁

都说息县孙庙乡范楼村有传统和时尚“两大宝”。1月10日,记者慕名来到这里,眼见为实,果不其然。

“好!唱得好!”当天上午,范楼村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范楼曲剧团的《三孝堂》正在演出。演员们精彩的扮相、精湛的唱腔,随着行云流水般的伴奏,醉了十里八村前来观看的乡亲。

“年轻时我唱小生,常演的是《十八里相送》的梁山泊。长了几岁,我唱须生,演《铡美案》里的陈世美。如今,我唱老生,拿手好戏是《刘文案》里的刘统勋。”87岁的范世书有着坚实的大本嗓,宽厚明亮的中低音,是曲剧团的第一任团长,见证了曲剧团的变迁。

范世书说,曲剧是范楼村的一大宝,很多群众都十分喜爱曲剧,1952年村里就成立了曲剧团。除了方圆百里的庙会,为老人祝寿、红白喜事,曲剧团还远到安徽、大悟等地进行演出。

后来,因为村里很多人都外出务工,曲剧团也就慢慢解散了。但是几位老戏友还是会不甘寂寞地“扮上”唱唱。

从记事起就爱看曲剧的张永付是范楼村的村干部。2015年春天,他在参观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的“中华孝心村”建设后寻思:曲剧宜古宜今,有那么多正能量的内容,怎能让这个滋养了村民几十年的文化传统就这么断了,何不重振曲剧团?于是,他拿出自家的几万元钱买了一辆用于流动演出的大卡车,并配上戏曲服装。几位老戏友一拍即合,范楼曲剧团“复活”了!

没想到,范楼曲剧团再次亮相,就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如今,曲剧团里刀、枪、剑、戟齐备,戏装、髯口一应俱全。不少年轻人也纷纷加入进来,团员已有一百多人了。

范楼村的另一宝就是广场舞。

“咱们老百姓的生活富裕了,精神文化生活也要跟着‘富’起来!”47岁的广场舞队员刘梅快人快语。

“曲剧团是拉了弦子嗓子发痒,我们广场舞队是音乐一响脚发痒。”“哪怕地里插完秧,回来也要跳一跳。”“跳舞前140斤,跳舞后减到了110斤;跳舞前常常这疼那痛的,跳舞后药再也没吃过……”村里的姑娘媳妇们你一言我一语,表达着她们对广场舞的“痴迷”。

两个响当当的“文化招牌”让范楼村中气十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老百姓的精气神也越来越好。

“我们村的广场舞队去年还参加了县里的第十届全民运动会,亮足了风采,给咱农民争足了光!”村民范军云自豪无比。

图为范楼曲剧团老演员和村里孩子们的合影。杨 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