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世琴

一、我国会计理论发展历程及现状

1.理论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我国会计理论照搬苏联模式。但经过阶段性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此模式已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我国的会计学界通过潜心研究,逐步形成了具备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新形势的推进下,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使停滞不前的会计工作得以整顿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会计理论体系的形成,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也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绩。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受到更多学者的青睐,愈加合乎我国国情。

2.会计理论的现状

我国的会计理论与实践缺少整体全面的概括总结。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有所区别,其中管理会计是主要对内,财务会计主要是对外,管理会计主要是企业管理层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的经营运转,帮助企业高管指引科学合理的预决策。但是至今为止,管理会计并没有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在会计研究中管理会计的创新还很缺乏。实证研究在我国初露形态,但不是最完善的会计理论。我国会计向国际会计靠拢。中国经济迫切需要一个全球性的会计平台。因为中国经济发展本身存在的状况,还面临着一些棘手的问题,中国会计理论走向国际化的路途光明而曲折。

二、“一带一路”构思下对会计理论研究的影响

1.对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影响

我国提出并落实“一带一路”构思过程中,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飞速前进,我国会计各方面的会计理论竞相向国际惯例靠拢,对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产生的影响相当显著。

“一带一路”构思促进了我国经济全球化,丰富了我国现有的会计理论与实践,对会计理论体系的塑造也是增光溢彩。为我国企业的壮大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随着母子公司的实行与壮大,各行各业的母公司为了更好地管理子公司就要时时关注着子公司的运营状况,以期达到公司理想的状态,并更好地对子公司进行改善。使我国经济与国际间的交往日益深入,快速传递的信息使汇率等因素的变动越发频繁,对币值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这就导致财务报告各个期间的前后可比性大大降低,所以这一前提也遭受了很大的冲击。

2.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国际惯例其中规定的一项会计要素是收益,而我国规定中有两项:收入和利润。可以看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收入和费用要素包含的内容相对少。其他收入和费用科目都未在其对应的要素中列出来,而是将其放入到利润要素。这样就使收入、费用、利润中包含的会计科目不同于国际惯例的规定。所以,我们要尽快地融入到国际会计环境中去,以国际惯例为指导,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

3.对会计法规体系的影响

依照WTO设立协议规定:全部会员国的会计法律体系都应该与国际规范一致。所以,我国要依据国际惯例,总结一套既国际通用又基本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规范体系。总之,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构思逐步落实,建立健全我国会计体系的任务刻不容缓,这一进程急不可待。

三、“一带一路”构思下会计理论研究面临的挑战

1.对我国会计准则的挑战

我国会计变革的步调在逐步和国际化一致,“一带一路”构思更是促进了国际化的交流,但也难免与国际惯例在具体的条条框框上存在差距。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思指导下,我国将会逐渐缩小这些差距。

2.对传统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挑战

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思指导下,我国经济贸易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我国企业面临着很多障碍。为了适应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会计理论的研究方向、方法等必须及时做出变化。另外,由于我国对会计理论的研究落后于西方国家,运用的方法大都是理论研究法,对于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比较少,造成了我国的会计理论与实务操作不同步的现象。所以一旦企业出现经营问题,就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

3.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挑战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思不断落实,我国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所应达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会计人员将面临优胜劣汰的危机。这无疑给会计行业造成了空前的挑战,会计人员不但要提高自己的会计素质,学习新的会计知识,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环境,更要面对再学习、再竞争的压力。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的思想跟上时代的变化,同国外的会计人员相互学习进步,早日成为国际化的会计。

改革开放促使经济体制的改革,“一带一路”战略构思不断落实更使改革深入。现有的会计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和成熟,为满足各方面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企业所采用的会计理论方法应符合国际惯例。最重要的是要从实际出发,在总结我国会计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做到与时俱进,及时修正我国的具体会计准则,争取与国际会计同步,逐渐拉近中国会计与国际惯例的距离,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会计大环境。总之,在信息传递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全球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的会计理论和实务必须在基本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时刻紧跟国际步调,使之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