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童

家住浉河区经典花园小区的齐先生夫妻和睦,邻里称道,今年元旦当天的午饭,两口子却闹起了别扭。

“你说你有多抠门!”妻子张女士不满地对齐先生说,“你同学大老远来找你玩,你却把人家带到河边的拉面馆里。”

“去了城里的几家酒店不是没位置吗?”齐先生解释说,“我们哥俩大学那几年,有牛肉、花生米下酒就是美餐了,再说喝的酒虽然不贵,也都是我们哥俩多少年爱喝的酒啊!”

张女士还在絮叨,齐先生早已和同学到浉河边看人钓鱼去了。

在张女士看来,老公什么都好,就是在吃方面太抠门。

张女士说:“现代社会,总得注意点场面上的事。别人点菜生怕不够吃,他是生怕吃不完。”

好在朋友一起吃饭,只要能吃得高兴,也没人想多花钱。慢慢地,大家一起也都认可了他这种高性价比的思路。

家庭日常剩下的饭菜,尤其是肉食,齐先生总不肯轻易倒掉。他通常的做法是把肉拣出来,开水涮一遍下一顿重做。时间久了,家庭一日三餐,尽量不多做,尽量吃完,成了一种习惯。

张女士虽然经常在外面批评齐先生的抠门,但家里饮食方面也总依着他。

“不是依着他,是怕他!”张女士说,“他隔两天就检查冰箱,让他发现了没有及时吃的东西就会啰嗦。”

齐先生总觉得当下的生活垃圾太多,他把很大原因归结在人们的浪费上。他说:“一个家庭一顿饭倒掉一碗饭,每天至少浪费5元到10元,这些剩饭都成了垃圾。辛辛苦苦买来、做好再倒掉,这个抠门账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