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东岳村一瞥。王天定 摄 |
本报记者 周海燕
文殊乡东岳村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光山县美丽乡村示范村。2015年,该村以方店村民组为示范,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实施以“五化”、“五改”为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实现了环境的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硬化,而且挖掘好古村落资源,保护好古建筑,传承好民间文化,改善了群众生活,发展了特色农业,将方店建成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在光山县文殊乡采访,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在这里既有山水特色,又有古香古色。
村庄特色鲜明。东岳村于2012年被命名为“国家传统村落”,2013年被命名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方店村民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在保护好古井、古树、古商道的基础上,对李先念旧居、明清古建筑进行抢救性修缮、保护,对近代房屋尽量保持原貌,新建房屋要求与村庄总体相协调,将传统建筑与现代房屋合理布局,形成了美观质朴、错落有致的建筑风格。整修后的3口万方大塘连为一体,碧波荡漾,塘边的弯柳树保护完好,远处的大苏山若隐若现。古朴的建筑,清澈的湖水,幽幽的远山,印上了鲜明的东岳特色。
环境优美整洁。在环境整治中,方店村民组配置垃圾桶10个、垃圾清运车1辆,建垃圾填埋场1个,安装路灯18盏,适宜空地都栽种花木、建花带,建公厕2个、化粪池3个、铺设排污管道530米。成立了卫生队,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建立了卫生评比长效机制。通过整治,方店村民组村容村貌整洁美观,竹园、树林、田园、花卉基地等保存完好,村庄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
基础设施完善。该村新修水泥路1.8公里,连接方店、杨湾、王湾村民组及住户门口的道路均进行了水泥硬化;建成健身广场一处,配备健身器材若干;改造坑塘,石砌坡670米,清淤池塘3口;拆除厕所、猪圈、影响观瞻的废弃房屋52间,建设花带280延米,配套建设下水道、污水处理、垃圾池、填埋场等设施,建设了农家乐2家。村内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群众生活便利,并提升了乡村旅游接待能力。
乡土风味浓厚。文殊乡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东岳村是文殊乡文化底蕴最深厚、民间文化资源最丰富、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最多、民间演出活动最频繁的村。该村东岳寺山水环绕,大雄宝殿正在建设;李先念旧居结构独特,彰显出豫南民居的典型风格;杨广坤旧居三进三出,雕梁画栋;李氏祠、陈氏祠、古商道等点缀其间,各具特色。东岳村被列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资源有8项,分别是狮子舞、旱船舞、皮影戏、闹台锣鼓、竹马舞、大鼓(曲艺)、东岳寺的传说、东岳寺二龙戏珠的传说,有省级花鼓戏传承人2名,市级传承人8名。全村有演出团体18家,演员220人,演出千余场次,演出活动遍布豫南地区及周边的湖北、安徽等省。该村建设有文化广场,民俗文化艺术博物馆已完成规划、设计,即将动工。
生活明显改善。2014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700元,比五年前翻了一番,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内建成了标准化卫生室,有村医3名,新农合参合率联席4年达98%以上,农民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村小学有学生近200名;新农保参保率高,60岁以上领取社保金人员达400余人,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健全,东岳村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产业蓬勃发展。该村耕地面积2000亩,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近年来,该村依据浅山丘陵地貌实际,在山上做文章,积极发展绿色休闲农业。流转山地3000亩,建成了2000亩油茶基地,1000亩苗木花卉基地,以合作社为纽带,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股,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利用红色、绿色、民间文化、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了农村经济,带动了农民就业。
“晚霞映池水,东岳更迷人。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经过环境整治,让居住在这里的山村人们生活得更舒心。走进东岳,平整的水泥路铺到了每户人家的家门口。翠竹摇曳,绿缀碎红,经过美化绿化的老村乡愁更浓。《环卫公约》上墙,厕所变样,垃圾集中收集,美丽乡村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习惯。”河南省旅游局官方微博挂出了他们对东岳村方店美丽乡村建设的印象。美丽得让人难忘,让人能记得住乡愁,这就是对如今东岳方店的最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