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博 张馨月 见习记者 崔阳

举起“V”字形手指,

扮着滑稽怪相,

齐声喊“茄子”——

刚打开手机相册,一张山村小学生抢镜头的定格照片呈现在眼前,令人忍俊不禁。

这张手机照来自光山县白雀镇赛一小学,距离信阳市203公里的路程。过去这种抢镜头的照片在城市学生中常有,相对的,偏远山村的小学生面对镜头往往是胆怯与羞涩。但从这次小学生抢镜头的情景中,记者感到了当代乡村小学生的变化——他们变得自信与阳光。

当时正值上午第三节课间休息时间,下课铃声响后,从两层教学楼陆续传出叽叽喳喳的声音,随着声音走出穿着五颜六色服装的小学生;他们迅速分散在教学楼前不大的操场上,土质操场被学生的脚磨得发光;小学生们在操场上有的单个跳绳、有的集体跳绳、有的在扔琉璃球儿,玩得不亦乐乎。

在校园的宣传牌上记者看到,这所学校创建于1954年,现在是全日制小学,还有学前班;161名学生来自附近7个村民组,最远的学生每天要走15里山路;他们每天8点上课,下午4时20分放学,中午在学校吃一顿免费的学生营养餐。家住小胡湾村民组的胡君怡同学说,她每天上学得走6公里。

校园上空飘扬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大山深处格外显眼。该校校长陈万波介绍,自我国高考制度恢复以来,该校已走出100多名大学生,现在就有8位博士后。正说着,第四节课上课铃声响起,小学生们有序地走进班里,有的学生还回过头对着记者的手机做出鬼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