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光山县委书记 刘勇 光山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建平

光山是传统农业大县,1985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11年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定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大别山片区县。2011年年初,经识别认定,全县共有贫困村118个、扶贫对象42330户138131人。2011年至2014年,光山县实现脱贫58674人,占农村贫困人口总数的42.5%。2015年,依据新的贫困认定标准,经再次识别登记和今年回头看核实,全县有贫困村106个、贫困人口79573人。

近年来,光山县委、县政府通过实施产业带动、项目拉动、转移促动、改革推动、社会联动等有效措施,有效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下一步全县脱贫、全面小康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2011年至2014年,全县已有12个贫困村脱贫,贫困人口减少58674人,占农村贫困人口总数的42.5%。农民收入较快增长。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8832元,较2011年增长44%,农民收入实现连年较快增长。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贫困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增强了农业、农村发展后劲。县域经济得到较快发展。2014年,全县生产总值153.8亿元,增长8.8%;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亿元,增长1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7%、11.2%。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羽绒服装、水泥建材、粮油食品、茶叶、纺织器材等五大产业体系。

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光山县深入推进下一步精准脱贫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年以来,光山县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会,就扶贫工作进行具体研究和安排。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之后,光山县对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安排,主要是实施“六大战略”,增强“造血”功能;着力重点扶贫,精准脱贫,全县吹响了脱贫攻坚的集结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

坚定不移地发展好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把农业大县变成农业强县。稳定粮食生产,确保优质水稻稳定在80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11亿斤以上,保持全国产粮大县地位。同时,打造好茶叶、油茶、花卉三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增加群众收入,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坚定不移地发展工业,增强全县经济实力。利用好、建设好官渡河产业集聚区这个载体,实现产城互动、产城融合,通过发展新型城镇化,把周边的农民群众吸引到或集聚到产业集聚区就业、工作、生活,实现人的城镇化。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区综合实力。紧紧扭住羽绒服装产业发展,把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发展好。

坚定不移地加强城市化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改造老城,加快老城的升级改造,使改造后的老城成为凸显历史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元素的综合体城区;完善东城,把东城的基础设施完善和配套好,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南城,依托官渡河,将官渡河沿岸10公里区域打造成集园林、生态、休闲、宜居于一体的生态城市,实现老城与产业集聚区的产城一体,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宜居宜业、充满活力的现代新城。

坚定不移地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光山。围绕“一河”(小潢河)、“两库”(泼河水库、五岳水库)、“三园”(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仙居国家农业公园)的治理与保护,通过点、线、片、面带动,持续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

坚定不移地发展服务业和第三产业,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充分利用光山县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和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契机,带动金融、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发展,加快服务业集约型发展,构造完整产业链,推动形成服务业新增长点。

坚定不移地加强民生和社会建设,确保人民生活有基本的保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群众第一,坚持民生优先、造福人民,进一步做好涉及民生和社会保障的各项工作,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确保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实惠、走向富裕、走向现代文明。

光山县委、县政府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一批”要求,结合实际,抓住关键,做到重点扶贫、精准脱贫。

——产业扶贫。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利用特色产业帮助群众脱贫。官渡河产业集聚区先后建成“六纵四横”路网框架,基础设施等综合配套功能比较完善,目前,以东方心典服饰、寒羽尚服饰、光绒服饰等为代表的服装加工企业,以阳光、鑫鑫、鸿鑫等为代表的绒毛加工企业,以富邦非织造布为代表的无纺布企业,以布鲁哈、白鲨为代表的针布业构成的纺织服装及羽毛(绒)加工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主导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发展已初具雏形。截至9月底,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94家,“四上”企业75家,工业项目投资完成37.64亿元,“四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7.6亿元,同比增长27.47%;从业人员35985人,同比增长75.54%。同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县近年来重点培育了羽绒加工、茶叶、油茶、苗木花卉等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羽绒加工户发展到3万家10余万人,其中贫困人口占20%。种植茶叶22.8万亩,油茶16.7万亩,苗木花卉7.8万亩,2万多贫困人口从中受益。

——转移扶贫。加强对贫困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技能培训,借助信阳人力资源网上超市、新县涉外劳务等平台,将除搬迁、产业扶贫之外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进行劳务输出,转移至县、市产业集聚区的有关企业就业,必要时输送到市外和国外就业。2014年全县劳务输出22万人,其中贫困农民占20%。

——搬迁扶贫。对居住在深山老林、家庭经济长期困难的贫困户,由政府组织搬迁,搬迁费用由政府财政支付。因搬迁撂荒的土地(含山地)承包给专业合作社或大户经营,搬出的贫困户有计划地集中安置在产业基地、县城安置区、中心村或小城镇,统一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增收、发展和就业机会。对搬迁贫困户发展生产、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等需求,通过优先安排小额贷款贴息、生产互助金、雨露计划等扶贫到户项目给予扶持。2015年已搬迁扶贫2073人。

——兜底扶贫。全面落实国家各种扶助政策,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由社会保障来兜底,做到“精准扶贫,不漏一人”。

●新任务

2015年,依据新的贫困认定标准,光山县有贫困村106个、贫困人口79573人。

●新理念

坚定不移地发展好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坚定不移地发展工业,增强全县经济实力;坚定不移地加强城市化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坚定不移地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光山;坚定不移地发展服务业和第三产业,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坚定不移地加强民主和社会建设,确保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

●新举措

结合实际,抓住关键,实施产业扶贫、转移扶贫、搬迁扶贫、生态扶贫、兜底扶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