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尹建平(左二)在陡山河乡相关同志的陪同下,深入农村贫困户家中调研。 本报记者 冯康松 摄

本报记者 冯康松

“现在我家饲养的本地山羊有65只,这些羊是在我前年响应乡政府号召,花4000元买了10只小羊后繁殖、发展起来的,不到两年的时间就翻了好几番。到今年年底可以出栏20多只,一只羊能卖1000多块,总共能卖2万多块呢。按乡政府的扶贫鼓励政策,我家养羊项目一旦验收合格后,乡里就会补贴4000元,前期投入全部都回来了,这2万多元就是我家纯赚的了。下一步我想建一个更大一点的羊圈,争取用两年的时间达到600只的养殖规模,那么每年就能出栏300多只,一年净收入就是40多万。这样我不光能真正脱贫,还能致富奔小康当老板了。”在新县陡山河乡槐店村郭石岗组贫困户刘志念的家门口,刘志念给记者算起了养羊经济账,也为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勾画着美丽的蓝图。刘志念说:“我今年56岁,家里有4口人,父母都70多岁了,还体弱多病,女儿也正在上初中。以前父母身体健朗的时候,我还可以到外面打工,现在父母和女儿都需要照顾,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部压在我一个人身上,我只能选择回家干活,由于我一没技术,二没手艺,家又住在深山中,生活十分困难。两年前,乡村领导到我家走访调查时,将我家纳入了精准扶贫范围,并结合我的意愿,为我家制定了养羊脱贫致富的发展路子,不到两年就发展到现在的规模,让我真正得到了实惠,也看到了希望和方向。”畅想着未来的美好生活,这位农民兄弟的脸上露出了幸福而坚定的笑容。而在陡山河乡,像刘志念这样响应地方政府号召,通过自主选择经营项目脱贫致富的贫困户还有很多。

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陡山河乡是新县的贫困乡,该乡共有6个贫困村,槐店村是其中之一,槐店村有贫困户116户436人,扶贫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25.9%,是典型的贫困村。如何让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是陡山河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一直冥想苦思、积极探索的头等大事。因此,该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六个精准”的扶贫指导方针,在省扶贫办提出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精准扶贫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因地制宜、一户一品”的精准扶贫新思路,严格按照新县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要求,积极探索“上项目、可持续、能致富”基层农村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因地制宜,一户一品,让贫困户的积极性在自愿中得到空前提升

理清思路,制定政策。2015年,陡山河乡根据实际情况,以国家关于“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精神为指导,结合本地人口分散,地少山多的实际情况,在上级扶贫部门提出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政策基础上,并征求省扶贫办同意的情况下,创造性地提出了“因地制宜、一户一品、持续发展”的精准扶贫思路,对各贫困户所选择项目需要达到的规模也作了详细规定,短期内精准扶贫项目的扶持和补贴标准为:养猪年存栏2头(母猪1头),养牛1头(耕牛除外),养鸡、鸭、鹅50只(存栏),养羊5只,养殖龙虾规模2亩,长期种植油茶不少于3亩,葛根不少于6亩,杉木不少于5亩,圆黄梨不少于5亩。项目在达到上述规模的前提下,贫困户选择养殖业为主要项目的,要选择一样种植业作为辅助项目,选择种植业为主要项目的,要选择一样养殖业作为辅助项目,贫困户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另选其他发展项目。各贫困户所选项目经营规模达到乡政府的要求,且经营一年以上,为了鼓励其发展项目积极性,乡政府将给予每户4000元的奖励扶持。

查明原因,量身扶贫。该乡组织乡村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调查各个贫困户家庭的实际情况,分析贫困原因。通过与贫困户深入沟通交流,结合各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其主观意愿的基础上,为各贫困户量身定做式地选好择优发展项目,对每一个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其自愿选择的项目,进行详细登记,建立档案,动态管理,全程跟进。记者采访时发现,在槐店村委会档案室内,该村116户贫困户每户都有一份精准扶贫档案,上面详细记载着每个贫困户的家庭人员结构、健康状况、贫困原因、所选项目、投资规模等相关文字信息和照片。据陡山河乡乡长屈文明介绍,该乡对符合到户增收项目条件的重点贫困村,根据需求,积极实施到户增收项目,到明年年初,按照政策规定,乡政府将给项目规模达到乡里要求的贫困户每户补助4000元,从全乡项目发展的总格局来看,形势良好,估计大部分贫困户都能拿到补贴款。

资金互助,培育龙头。进一步总结贫困村资金互助试点经验,扩大互助资金试点村范围,积极为有项目资金需求的贫困村争取30万元—50万元的扶贫互助资金,以帮助其长期周转、长期发挥效益,真正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融资难的问题。

公司参与,市场化运作,为贫困户致富奔小康注入永动力

“要想带动广大贫困户摆脱贫困,全面致富,仅仅靠乡党委、政府的引导和奖励是不够的,必须整合社会多方资源,按照经济规律,走市场化的路子。”谈到精准扶贫工作,该乡党委书记王振宇思路清晰,如数家珍。今年上半年,该乡积极联系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在得知信阳万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意向在陡山河发展淮南黑猪生态养殖项目这一消息后,王振宇立即委托乡长屈文明与该公司负责人对接,经过反复沟通,并最终达成合作意向:由信阳万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按照“公司+贫困户”的模式,分批次免费给贫困户提供两头猪苗,解决贫困户没资金买猪苗的问题,然后与贫困户签订养猪饲养协议,约定养猪户在天然状态下用米糠、麸皮、红薯、南瓜、豆饼等天然饲料散养淮南黑猪,让猪苗在原生态、无污染的环境中生长。贫困户养殖淮南黑猪期间,公司将聘请省农科院养猪专业的博士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贫困户答疑解惑。等成品猪出栏时,信阳万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每市斤高出市场2元的价格进行回收。这种合作模式,既解决了贫困户资金投入问题,又解决了生猪饲养过程中防疫和管理问题,还解决了生猪出栏后的销路问题。利用新县良好的生态资源,发展绿色养殖,为市场提供优质、纯天然的肉类产品。据了解,槐店村的116户贫困户,通过全覆盖式的沟通宣传,已有56户达成养猪意愿。据信阳万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曹海介绍,该公司养猪项目初期投入资金600余万元,投栏量为500头—600头,从11月中旬开始,将以每周60头—70头的投入数量向前推进,等养猪项目稳定后,公司还将按照现有模式,与广大贫困户携手发展绿色养牛、养羊、养鸡等项目,坚决在陡山河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配合乡里打好生态养殖和精准扶贫这两张牌。

定点帮扶,结对子帮扶,为精准扶贫工作插上腾飞的双翼

在陡山河乡党委、政府带领广大贫困户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同时,省编办驻村工作队在该乡开展的定点帮扶和县纪委、县财政局等单位的结对子帮扶,为该乡的扶贫工作注入无穷的动力,也为此项工作的腾飞插上一双有力的翅膀。

省编办驻村工作队到槐店村定点扶贫之前,槐店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全村16个村民组中有15个村民组的道路为土路,一到雨雪等恶劣天气,出行难问题尤为突出,全村饮水主要为山泉水,无自来水,饮水安全问题堪忧。全村基本无产业,全靠外出务工收入,困难群众人均纯收入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增收缓慢。自2012年8月省编办定点扶贫槐店村以来,共为槐店村协调各类资金1000余万元和大量物资,修建水泥路15公里,架桥2座,实现全村各村民组到寸腰石集镇中心全部通上水泥路,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了解决;修建河岸1500米,整修塘19口,修堰坝3个,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升;为槐店村明德小学硬化地面1600平方米,配备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1套,改建装备一间60平方米的标准化电脑室,协调配置电脑47台、打印机2台,学生用新图书2600余册,教学器材10多个种类,购置学生新课桌椅60套,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争取项目资金对槐店村进行自来水改造,解决了群众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文化广场3个,方便群众开展健身、娱乐等活动,群众精神生活逐渐丰富;为槐店村引进小龙虾养殖,圆黄梨、葛根、油牡丹等经济作物种植等项目,指导贫困户结合各自不同情况,开展种植杉树、圆黄梨,养殖猪、牛、羊、鸡、鸭、鹅、小龙虾等种植养殖小项目,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稳定增收项目,协调省农科院、省畜牧局等单位为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确保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

在省编办对该乡槐店村开展对口帮扶的同时,新县纪委、新县财政局等单位也对陡山河乡开展一对一结对子帮扶。据悉,新县纪委和新县财政局等6个单位已对该乡6个贫困村开展结对子扶贫,全乡951户贫困户家庭,户户都有单位帮扶,家家都有领导过问。通过扶贫到村到户、分析困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灵活选择项目,抽调乡政府干部职工深村入户,调查掌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析原因,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帮助贫困户选好择优发展项目。 据新县纪委干部邱勋烈介绍,新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尹建平多次带领县纪委监察局、县委巡察机构全体干部职工来到陡山河乡槐店村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尹建平要求广大干部,心一定要沉下来,要带着感情走访贫困户,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坚定农户脱贫致富的信心。一定要弄清楚贫困户底子,全面了解贫困户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帮助群众分析致富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多提出意见和建议,搞好项目规划,在了解广大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每个贫困户确定了一名结对帮扶责任人,同村干部一起制定帮扶计划,为他们想法子、出点子、找路子,鼓励他们树立生活信心,勇敢面对困难。坚持“长短结合、主次兼顾”的原则,以见效快的养猪、养鸡等养殖业为主,以油茶、杉木等种植业为辅,有针对性引导、帮助每一个贫困户发展1个—2个养殖项目。如在养羊大户刘志念家中,尹建平研究具体的帮扶计划,当场提出帮扶既要解决其眼前生活之困、又要帮助其长久脱贫之业,明确专人负责协调帮扶措施的实施,让其在相关部门的帮扶下,通过自身的努力,真正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