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实训基地的学生在车间实际操作。 本报记者 向 炜 摄

本报记者 钱长琨 向炜 马迎春

如果说,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包括航空飞行在内的很多技能,你信不信?如果说,在家门口就能进入包括高端技术型企业在内的很多就业岗位,你信不信?如果说,上面所提到的学习和就业不仅能够实现,而且还在一个地方,你信还是不信?

“在我们这个‘中国第一局’就能实现。”记者一行昨日走进平桥区震雷山风景区内依山而建的平桥区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陪同的该区职业教育与就业服务局局长马庆君快言快语,“这个称呼可不是我自吹的,是中央媒体几年前来这里采访时,看到我们做到了‘学习+就业’的无缝对接,就送了这么一个称呼,说实话,我们还真是开了全国的一个先河。”

据介绍,平桥区自2009年开始建设公共实训基地,2010年,在全区开展免费中职教育和免费技能培训。为了突破职业教育原有的管理体制障碍,该区2011年10月成立了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局。“其目的就是把全区所有上不起学、上不到学的孩子,一个不少、一个不落地免费培训一遍,让他们学一门技术,谋一个出路。这是我们希望的,同时也是这么做的。”马庆君说。

在基地的信阳航空服务学校,记者注意到航空售票教室、机票预订教室与机场售票处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身着统一空姐、空少服装的学生们正在认真地进行模拟课程训练。正在理实一体化教室模拟飞机舱学习化妆的学生赵小萌告诉记者:“我初中毕业后没能考上好高中,经爸爸的朋友介绍来这里学习,学到的都是以后工作必用的技能,而且毕业后可以就近就业。想想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感觉这条路走对了!”

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平桥本地的,文化课成绩并不是很好,在一些技能培训上,能学得好吗?面对记者的疑惑,河南省中天航艺教学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该校的副校长赵明明解释道:“这些孩子或许只是不太适应应试教育,但他们大部分情商都很高,很多人动手能力也很强,因此,我们注重的是知识、技能、素养、责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这里,我们的学生可以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实训,实现工作岗位和课堂直接对接。学生们不仅可以学到理论知识,还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到未来的工作岗位,所以基本都能够学会并且做好。”

“我们这里入驻学校、企业20多家,可以容纳2万多名学员,实行的是‘政府+企业+学校’共同管理的职教模式。”平桥区职业教育与就业服务局副局长席磊告诉记者,“目前,基地正在孵化的企业有好几十家,既有服装加工、人工呼叫中心等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有无人机操控、飞机驾驶模拟机制作等高端技术型企业,不同教育程度的人都能找到适合学习的职业技能。”

在入驻企业信阳泰蓝仿真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玉亭指着一台飞机模拟训练器告诉记者:“这台机器的每一个零件都是学员自己组装的,他们边学习边操作,很快就从徒弟变成了师傅。这就意味着他们毕业后就可以直接留下来了。”

在学校的实训车间,24岁的平桥区明港镇已婚青年盛得斌边裁剪布料,边笑着告诉记者:“我以前在深圳打工多年,感觉一直漂着,租房、吃饭、买东西,花销很大,存不了多少钱,去年来这里边学习边工作,收入不比外面少,还可以照顾家里,挺好!”

“有道是‘在家千日好,出门万般难’,在家乡就业,省却了出门在外的许多苦楚,还可以照顾家里,最主要的是在这里工资也不低,旺季一个月有时可以拿五六千元呢!以后想在家乡长期发展,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的!”在携程网信阳呼叫中心,酒店预订部的张乐自信满满地说:“我现在四处向人推荐,学习+就业,当然来咱‘中国第一局’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