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县槐店乡晏岗村一角。

本报记者 周海燕 文/图

初冬时节,正是油茶花盛开的季节,光山县槐店乡晏岗村万亩油茶花开漫山遍野,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放眼望去,盛开着的一树树雪白如玉的油茶花如繁星点点般洒落在群山之间,不仅点缀了这满目枯黄的景色,还能使人顿感春意盎然。记者一行驱车行驶在油茶花海间的“村村通”水泥路上,欢乐愉悦的心情油然而生。

晏岗村位于槐店乡西部,紧邻龙山水利枢纽工程,全村总面积85.5公顷,耕地3992亩,林地8000亩,是个典型的丘陵地区。

冬日余晖下的晏岗,道路平坦整洁,太阳能路灯整齐划一,文化广场上绿树成排,院落、村部、农民大舞台等建筑错落有致。在这里,记者感受到环境优化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的迷人魅力。

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健康持续发展,让老百姓增收致富才是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晏岗村立足山区特色,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坚持规划先行,注重生态保护,突出产业富民。目前,该村规划有司马光生态园、南树北移试验园、油茶产业园、循环经济养殖园四大园区。“这四大园区可以就地解决几百位村民的就业问题,我们村50岁以上的村民可以不用再外出打工了。”村支书晏乃君底气十足地说。

村部办公楼里,晏乃君指着视频监控显示屏里的油茶基地说,这里原来都是村民砍树烧炭的柴火山,这几年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村民与几家大企业合作种植了油茶。通过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带动了村里留守老人和妇女500多人就业,实现年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美丽乡村建设是涉及农村整体环境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综合变革。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文明礼仪、传统美德、清洁卫生、文化活动等文明新风吹进农家,构建和谐生活已成为当代农民美好的愿景。平坦的路面、干净的大塘、乡土气息浓厚又充满正能量的文化墙、庭院整洁的砖房,构成了一幅富庶的山乡村居图。晏岗村以错落有致的山丘地形为基础整治环境,美化村屯,朴素中透出浓浓的原生态之美。走进小村,记者看到不少村民在田里忙活的同时都自觉地把散落在路边的秸秆、黄泥清扫干净。采访中村民们乐呵呵地说:“穷日子,富日子,都得过成干净日子,美日子!”

优美的生态环境,直接转化成经济效益。村里的十几家农家乐正是凭借着这优美的环境赚了个盆满钵满。村民黄树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记者采访的当天虽不是周末,但到他的“黄氏老家”庄园里吃饭的人仍然是络绎不绝。“到我这里来,可以赏茶花,挖野菜,摘山果,运气好了说不定还能逮到野鸡野兔呢!”几年前,看到老家成为全省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点村,黄树超决定结束打工生活,回村开办农家乐,“现在每年能挣十几万元,比外出打工可强多了。”在风景中赚钱,晏岗人实现了新跨越。

建管并重,美景打造在长效管理中才能持久“保鲜”。近年来,该村发挥村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维护上的作用,努力使基础设施管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专业化。村庄中设置了垃圾箱、垃圾池,还有保洁员巡回保洁,推广清洁生产和生态养殖,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水源保护,大力实施饮水工程建设,村里大部分农户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如今的晏岗村,白墙青瓦的农房外墙上,“家庭和、万事兴”等温馨话语随处可见;修建一新的文化广场上,村民迈着轻盈的步伐,在欢快的乐曲中跳着广场舞……晏乃君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村每个村民组结合各自的布局、规划,把村道两旁、广场周边墙面绘制成特色文化墙,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孝敬父母、邻里和谐等生动事例,不断把“美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向深入,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十大孝子”、“十大星级文明户”、优秀党员评比等活动,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发扬广大群众勤劳朴实、节俭文明的优良传统,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实际、实用、实效的农民培训长效机制,扶持、引导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推动土地规模经营、有序流转。完善农村民主自治机制,不断完善基层组织管理模式,真正使美丽乡村的美景在长效管理中持久“保鲜”。

原汁原味的乡村是自然和淳朴的,没有亭台楼阁,没有水榭歌台,但是,农家庭院坐落在山水之间,农田环绕四周,果硕粮香,这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环境改善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了,农民的钱袋子鼓了,群众幸福生活指数提高了,一幅“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经济富足、舒适宜居”的幸福乡村美丽画卷,正在晏岗这个小山村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