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常征)信阳海关开关以来,我市加工贸易迎来历史最快发展时期,呈“井喷”式增长态势。从去年开关到今年11月30日,信阳海关为8家企业办理加工贸易手册(记录进出口状况)60本,较开关前增长11倍,备案进口总值3525万美元,增长16倍,备案出口总值5571万美元,增长17倍。

作为河南对外开放的南大门,信阳区位优势明显,是河南最靠近上海、广东等投资来源地的地区,境内有京广高铁、宁西铁路、沪陕高速、大广高速穿越,连接北、上、广、天的交通便捷,物流较为发达,为加工贸易提供了物流大通道。但是,过去跨区域的通关需要不同地区海关之间的协调,外向型企业报、通关手续繁琐,时间跨度漫长,导致我市加工贸易业务往往赴南阳海关办理,资料送达、信息传输、问题沟通存在诸多不便,也无法享受属地海关的通关政策,以至于制约了加工贸易大发展。况且,由于加工贸易的生产周期长、货物进出量大、时效要求强、监管要求高、办理手续多的特点,势必要求必须有当地海关的监管和服务。

“信阳海关去年6月开关以来,加之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覆盖到42个海关,打破了区域‘藩篱’,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标志着信阳外向型经济发展迎来‘国门红利’时代。这都为企业办理加工贸易手续及货物通关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保障。”信阳海关负责同志介绍说,企业今后可自主选择向经营单位注册地海关、货物实际进出境地海关或其直属海关集中报关点办理申报、纳税和查验放行手续。同时,取消报关企业跨关区从事报关服务的限制,允许企业“一地注册,多地报关”。目前,信阳海关实行“通关无纸化+区域一体化”,实现了“一站式”通关。据测算,选择一体化通关作业模式的费用较其他通关模式最多下降27%。

信阳海关开关后,积极融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大方向,致力于全市加工贸易的发展——强化服务,简政放权,控制时间,尽量提前,严格审批,努力降低企业成本;特事特办,优先办理,提高加工贸易手续办理效率;优化监管,加快前期审批办理速度,将海关监管主要置于中后期管理,通过系统实时、实地监控,中期核查,后期稽查,实现监管和服务两不误,既提高监管效能又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主动作为,开关之初向全市50多家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寄发一封信,介绍海关主要职能和基本政策,在《信阳日报》等我市主流媒体开设专题或专栏,具体介绍“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以调研方式面对面与进出口企业负责人座谈,提供政策咨询。信阳海关了解到罗山县永生钻艺公司订单骤减、新谈客户时间要求紧等情况,一个工作日就为其办理相关手续;调研并建议陆骐电子公司成功转型升级加工贸易后,企业备案出口总值逾1400万美元。

“只有不遗余力地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才能不负老区信阳人民。”12月11日,信阳海关关长葛林静接受记者访谈时表示,展望“十三五”,将进一步强化服务,优化监管,主动作为,加大与重点外贸企业的沟通力度,了解地方投资需求,广泛吸纳企业的意见建议,助推信阳外贸大发展,努力把信阳海关打造成信阳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拥抱“国门红利”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