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勇

就业创业成效显著,社保惠民更加显现,劳动关系总体和谐,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昨日,记者在浉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浉河区人社局”)采访时,该局各部门纷纷晒出工作清单,逐一推介成绩和亮点。

民生为本,就业创业成效显著

在今年年初我市开展的“春风行动”浉河区专场就业招聘会上,大学生董涵应聘到一家物流公司从事计算机工作。“我学的就是计算机专业,通过政府举办的招聘会,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称心的工作,感到由衷的高兴。我计划先积累工作经验,以后在物流行业创业创新。”董涵笑着对记者说。

不仅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在家门口就业,大量的返乡农民工也在家门口实现了产业转移。据浉河区人社局负责人介绍,今年,浉河区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放在重要的工作位置上,通过创新驱动,组织绿色环保企业、电子商务产业和第三服务业近300家企业,举办20余场大型招聘会,引领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和城镇就业困难家庭实现了创业就业的愿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搭台效果明显,浉河区创业就业人数稳居全市首位,民生保障得到不断的改善。

据了解,今年以来,浉河区有效发挥区、办事处、社区三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络平台的作用,强化各类创业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认真做好零就业家庭的帮扶工作,为列入就业帮扶的1775名特困家庭劳动力全部建立了台账资料。同时,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大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确保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100%实现就业。并持续做好农村劳动力及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培训工作,先后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300人,再就业培训2080人,创业培训480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18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11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820人。

与此同时,浉河区人社局还积极做好《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受理发放工作。该局实行就业失业登记网络化管理,机打办证,全省统一编号,省、市、区三级联网。截至11月底,累计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2493本。

创新服务,社保惠民更加显现

“截至11月底,我区199378名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参保率在98%以上,其中136073人已缴费,征收养老保险费3485.69万元;其中领取养老金人数54439人,累计发放养老金5013.41万元。”梳理这一连串的数字,该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心负责人露出会心的微笑。

为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今年3月至4月份,该局按照区政府的统一安排,精心组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全区各乡镇、办事处及相关部门把城乡居民扩面征缴工作摆在改善民生的突出位置,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社保人员主动深入到乡(镇、办事处)、村(社区)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工作,对参保难度大的乡(镇、办事处)、村(社区)搞好跟踪服务,精简各项业务办理流程,确保登记、缴费同步进行。同时,该区人社、财政、计生、残联、民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多方协调筹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专项资金,确保了全区老年居民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到位,让参保群众吃上“定心丸”。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小庙村70多岁的徐大洲老汉每月领取政府发放的养老金时感慨万分:“现在党的政策好啊!咱农民都能领到‘退休金’了,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为把民生保障做实做透,浉河区人社局将民营、私营企业作为城镇职工医保和生育保险扩面的重点。生育保险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一票征缴制,对选择性参保单位强制参保,保证应保尽保,使生育保险基金足额征缴到位。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向新入学的大学生宣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今年,有近5万名大学生参保。为让参保人员得实惠,浉河区及时调整医保政策,提高了报销比例,增加了支付限额,增加了门诊慢性病种类,促使医保基金合理使用,有效减轻了医疗费用负担,“看不起病”、“因病致贫”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为确保医保基金合理支出,今年,我们更加注重加强定点机构监管,遏制不合理费用支出。”该局医保中心主任朱大鹏说。

朱大鹏表示,一是加强定点单位资格管理,严格准入制度;二是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分级管理,促使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目前,浉河区共有定点医疗机构38家,定点零售药店151家,有效解决了参保人员求医、问药问题。

维权稳定,劳动关系总体和谐

近日,浉河区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接到农民工的投诉,称本辖内某建筑公司拖欠8名农民工工资12.6万元。接到投诉后,该大队迅速立案调查,并组织执法人员到建筑工地协调解决,向建筑公司老板耐心细致地讲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严重性。查明情况后,该大队责令工地项目负责人尽快支付拖欠工资。随后,工地项目负责人将拖欠的12.6万元工资发放到8名农民工手中。

今年以来,浉河区人社局坚持维权与维稳并重、执法与协调同行的工作方针,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不管涉及拖欠工资数额大小和涉及农民工人数多少,都做到快速反应,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截至目前,该局日常巡视检查用人单位427户,涉及劳动者2.86万人,占全年目标的122%;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补签、续签劳动合同5964份;受理群众举报106起,立案查处83起,为1962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工资及押金278.6万元,结案率100%。

创先争优,自身建设不断强化

“人社部门是贯彻实施国家民生保障工程的桥梁和纽带,是保增长、惠民生、促稳定的重要窗口。因此,社保部门要在服务中心、把握大局、掌握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锤炼出一支高素质的人社队伍。”宋选银说。

今年以来,浉河区人社局以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为契机,不断开创人社工作新局面,在铸就浉河民生新辉煌中奋勇争先。

在该局创建文明城市办公室,工作人员宋雨浓向记者展示了今年以来的创建档案。详实的文字资料和鲜活的创建活动图片,清晰显示出该局创建文明城市的别具匠心。

在创建之初,该局就召开了贯彻落实全区创建工作动员大会,成立了由局一把手担任组长,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局机关各股室及各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创建文明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制定了具有人社工作特色的《浉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5年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计划》、《浉河区人社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任务分解表》。先后下发了《浉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浉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通过道德讲堂、宣传栏等阵地要求全局工作人员要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文明创建,了解、掌握现代生活中的基本文明礼仪知识和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的有关常识。利用报纸、杂志、网站等载体,不断扩宽宣传范围,截至目前,已在各类报纸、网站发表刊登各类创建文明城市宣传信息30余条。

同时,在全局深入开展“群众满意窗口”、“文明服务窗口”、“党员先锋岗”、“服务示范岗”、“党员志愿者服务”等争创活动,先后组织30余名志愿者到金牛产业集聚区、张李湾社区进行了“清洁家园、美化环境”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深入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为集聚区企业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2期,共培训300余人,提高了集聚区企业员工综合素质与实践操作水平,为集聚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持。

该局一是以“道德讲堂”为抓手,制定出台了《浉河区人社局2015年度“道德讲堂”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道德讲堂”活动领导小组。局机关道德讲堂每月由一名局党委班子成员负责牵头、一个局属股室负责协调、一个局属二级机构具体组织,以廉、孝、勤、信、仁、礼六个课题为核心,通过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诵一段经典、学一点礼仪、讲一个故事、作一个承诺、作一番点评、送一份吉祥八个环节,使广大干部职工更深层次地了解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二是以“市民学校”为依托,着力提升广大群众的生产技能。通过采取请进来(把市民请到市民学校开展教学)和走出去(到企业、社区直接进行教学)两种方式,以专家授课为主,以专题辅导、座谈讨论、观看教学视频为辅,先后开展计算机专业培训班7期,共培训450余人;开展缝纫专业培训班3期,共培训320余人;开展中式面点师专业培训班1期,共培训100余人;开展市场营销专业培训班2期,共培训170余人;开展餐饮服务专业班1期,共80余人。三是以“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大美浉河人”主题演讲比赛为载体,努力唱响文明进取新乐章。比赛展示了人社部门干部职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风采,抒发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热情讴歌干部职工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的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

作为窗口服务单位,该局严格上下班制度。全局工作人员每天提前十分钟上岗,推迟五分钟下班,以热情饱满的工作状态,认真做好每一天的准备和总结工作,确保工作零失误。严格值班制度,局创建领导小组每天检查值班人员的到岗情况,并设置群众意见簿,加强服务对象对值班人员及全体工作人员的监督。

目前,该局各个窗口的工作人员都能主动、热情、耐心、规范地为群众服务,文明、高效、责任、担当蔚然成风。

“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民生保障应有新作为。下一步,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围绕民本思想,从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持续推进和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为建设大美浉河作出更大的贡献。”宋选银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