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卫宣

2014年,新县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列为全国首批健康促进县建设项目试点县,新县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整合各种项目资源,以健康促进工作为抓手,提高全县居民健康素养,全面推进慢性病(简称“慢病”)防控示范区建设。

完善机制 扎实推进

(一)完善机制,增强创建工作合力。

建立组织领导机制。为统筹推进慢病示范区和健康促进县建设,县政府成立了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多方合作、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组建了100余人的健康促进队伍。

形成分类培训机制。邀请国家健康教育中心、省健康教育所的领导和省内外专家,以工作会议、专题讲座等形式,对政府领导、部门负责人和健康促进网络工作人员、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等分类进行培训,提升了健康促进工作的整体水平。

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将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上级下拨的31万元项目资金和县财政拨付的80万元专项资金均已足额到位,并确保专款专用。

(二)全面实施,扎实推进慢病示范区建设。

开展需求评估,确定优先领域。2015年1月,在省健康教育所专家指导下,及时开展并按时完成了基线调查工作,确定了优先领域和慢病综合干预措施。

制定健康政策,明确发展战略。县政府与各责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要求各责任单位每年制定3条以上有利于居民健康的政策性措施。目前全县各部门已制定出台70多条健康促进政策和措施。

多方联动合作,全面协调推进。一是外联合作,对口帮扶。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郑州大学、河南中医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解放军154中心医院、解放军371中心医院、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等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他们定期派专家来新县指导慢病示范区建设,对慢病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同时,邀请美国爱心基金会等公益组织的专家团队,帮助开展健康促进工作。二是多部门联动,建平台拓渠道。在县电视台开设健康教育栏目,每天定时播放健康教育讲座,每周两次以流动字幕形式播放健康教育知识;每月两次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定期向手机用户发送健康素养核心信息,每期覆盖面8000余人;在《今日新县》开辟《健康促进专栏》,定期刊登健康知识;在县城建设宣传长廊,在城乡主干道设立大型户外宣传牌、固定宣传栏,刷写固定宣传标语等;全县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均设置有健康教育资料免费取阅栏,已发放《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等健康读物12万余册,其他健康教育宣传资料20余万份。以地方民歌、民谣等形式传播健康知识,组织健康文艺演出100余场次,送电影下乡500余场。卫计委、妇联会、教体局、县红十字会、科协、农业、食药监、公安等部门联合,坚持开展妇女保健巡讲、健康促进“小手拉大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宣传等活动。三是协调推进,深化宣传效果。邀请省内外专家深入社区(村)、机关、学校、企业等场所,举办健康知识讲座173场次。县卫计委以“百村义诊健康知识大传播”巡回服务活动为载体,组织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深入乡村开展义诊、体检、健康教育等活动,向群众送医、送药、送健康,累计开展健康讲座100余场。针对农村空巢老人、“三留守”人员等弱势群体,实行村医签约制度,建立医疗保健“一对一”服务、健康知识“点对点”传播。相继举办了“我的健康我做主”万人签名、“健康厨艺大赛”、“健康好声音”演讲比赛、“健康之星”、“健康家庭” 评选、“全民健身日” 、“健康万步行”等系列活动,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开展慢病监测,规范慢病管理。今年6月,邀请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对全县各医疗卫生机构慢病防控工作人员开展了慢病监测技能、工作流程等专项培训,提高了全县慢病监测与防控工作质量。全县扎实推进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企业等创建活动,各单位每年组织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全县各医疗机构认真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提高了慢病高危人群和患者的及时发现率。发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导向作用,以绩效考核为手段,促进慢病规范管理,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团队分片包村,村医签约包户,为居民免费体检,对发现超重肥胖、血压正常高值、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和吸烟者等慢病高危人群,及时纳入健康管理。目前,全县已为18448例高血压患者、3453例糖尿病患者、1104例重性精神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

建设健康场所,创建支持环境。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导向作用,有效整合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卫生改厕等项目资金,全力打造整洁卫生、健康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积极开展健康单元创建活动,严格执行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禁止吸烟的规定。加大各类休闲、健身、体育场所和设施建设力度,努力为居民提供适宜的锻炼场所和设施。

(三)加强指导与督查,确保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国家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长宁、政策研究室主任胡俊峰博士、省卫计委副主任黄红霞和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等领导、专家先后莅临新县指导、调研健康促进县和慢病示范区建设工作。

县健康促进办公室对创建工作单位进行经常性的督导检查,将检查情况以工作信息、通报等形式,印发全县各有关单位。目前,已编发工作信息等16期,召开工作协调会4次。

上下联动 成效显著

新县开展慢病示范区和健康促进县建设工作以来,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全县上下联动、部门配合,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今年先后2次在全国培训班上做经验交流发言。

部门密切合作,形成良好氛围。通过广泛宣传和开展各种活动,大力倡导健康优先,健康教育先行理念,全县上下形成了政府精心组织,部门密切合作,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培养人才队伍,提高工作能力。先后邀请国家健康教育中心、省健康教育所的领导和省内外专家,对各类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累计培训107场,15939人次,提高了健康促进工作整体能力。

打造健康环境,形成和谐人文。目前已建成健康主题公园9个,打造健康步道20余处。全县各卫生计生单位、学校全面实现禁烟。80%以上的村实现了村内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健康单元创建工作有序推行,全县健康、安全、愉快的自然环境和和谐互助的社会人文环境初步形成。

健康意识提升,健康素养水平提高。通过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人们对健康以及“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现代生活方式的正确认识和关注度有了明显提升,经常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群众明显增多并成为一种时尚,城乡群众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高。

重点关注 提升水平

(一)确立发展战略,关注人的健康。2013年,新县确定了“山水红城,健康新县”的发展定位。2014年9月,“健康促进县”项目正式启动,新县坚持以健康促进为基本策略,立足新县红色历史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优势,努力用优美宜居的自然环境促进人的身体健康,用优秀先进的红色文化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用绿色有机的健康产品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用低碳环保的生态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在全县营造出大健康、大卫生的良好氛围。

(二)借力优势资源,提升创建水平。通过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城市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以及邀请公益组织的共同参与等,将城市优势资源引入新县,为新县开展慢病示范区和健康促进县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帮扶,提升了创建工作整体水平。

(三)重点关注农村,关爱弱势群体。关注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心理健康,建立医疗保健“一对一”服务,对受文化水平限制不易获得健康信息的人群,由宣教员上门开展健康知识“点对点”传播。同时,专家团队深入乡村、社区和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为群众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服务。

(四)开展百村义诊,传播健康知识。新县卫生计生委组织医疗队,以“百村义诊健康知识大传播”和“生殖健康进家庭”活动为载体,有效整合卫生计生资源,县、乡、村联动,深入乡村社区开展义诊、体检、健康知识传播等活动。3年来,已走遍全县162个行政村,“百村义诊”成为深受新县群众欢迎的公益品牌。

(五)实施健康促进,增加农民收入。按照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思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将健康村、健康家庭创建与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相结合的新思路,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大力推进农家乐、休闲游、生态游,在推动健康促进工作的同时,着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证了健康促进工作的可持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