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胡庆芳

记得儿时的夏天,小伙伴们常去河塘边捉虾摸鱼。年幼时,妈妈会把洗刷干净的小龙虾精心烹饪一番,掐头去尾地剥给孩子们吃。长大后孩子们也常常呼朋唤友、三五成群穿着背心短裤,在街边喝着啤酒、嚼着小龙虾……在青春的回忆里,你是否也有这些片段呢?

在市区申碑路上,不知何时有这样一家小店悄然开业了。简单干净的白色门头树立在这条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显得宁静而特别。

初冬的午后,记者与这家店的几个创始人靠窗而坐。大家围在一起,絮絮叨叨着这一路的成长与改变。处女座的张张是位名副其实的文艺男青年。心里有浪漫有情怀,对于店里的一丝一毫都秉着认真细致的态度专注踏实地去做。如果这时你的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严肃龟毛的处女座,那就错了。张张对待进店用餐的每一位客人都耐心和善,对于员工更是细心体贴,严中有爱。1990年出生的邓昊是个开朗幽默的小伙子,喜欢健身,常常晨跑,充满年轻的朝气与活力也时常感染着店里的每一位员工。1988年出生的松强,有着比同龄男生多一分的成熟与稳重。他们时常感叹:“我们造就了虾棠,虾棠也成就了如今的我们。”

“为什么会起名‘虾棠’?”

“我们有一个虾塘在十三里桥,大家每次出差或忙完工作后,就约好来这里走走。亲临郊外,望着绿水青山,心情自然就放松了。渐渐地,大家仿佛形成了默契一般,而这个店也就起名叫做了‘虾棠’。塘里的虾全部用水草喂养,水质干净清澈,全部引用南湾湖水养殖。有很多食客认为小龙虾不干净,生长在脏乱不堪的臭水沟里。而我们养殖的白鳃虾,身体干净没有污泥,包括大闸蟹也是自己养殖。武汉、南湾湖都有我们的养殖场。”

“几个大男孩,去养殖小龙虾有没有遇到困难呢?”

“当然了,万事开头难。我们以为养殖小龙虾很简单,真正去做才发现它并不好伺候。不是什么环境都能适应。前期一批批的小龙虾死亡也让我们心疼不已。然而,通过不停的询问和摸索,如今我们不能说是养虾专家,但也能算得上是养虾小能手啦!”松强开心地告诉记者。

要说在“虾棠”里什么印象最深,记者认为要数两道菜。一是老母鸡滑水晶鸡片,原材料选自固定农户家散养的老母鸡,冬日喝上一碗香喷喷的鸡汤,顿感全身温暖。而汤里的水晶鸡片,记者开始竟误以为是鱼片,白嫩细滑,如同水晶一样。第二道菜便是香辣蟹,做蟹的地方很多,然而辣椒选自四川麻椒,螃蟹是自己养殖的,每一只能确保新鲜的店家着实不多。

其实,在虾棠还有很多美味:川味烤脑花、一品酥、黑糖糍粑、羊排棒骨汤……有些菜品记者在其他地方也品尝过,奇怪的是,这里的味道的确不一样。张张告诉记者:“大概因为虾棠的食材全都是亲手制作,我们坚决不用半成品回来加工……”

成年后,太多人教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成功的人,朝奉辉煌人生,却少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成功的平凡人,去认可自己每一次与成熟有关的转变,去认可自己每一个脚踏实地专注做一件事的匠心。

在“虾棠”,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爱着自己的“虾棠”,他们没想过能赚多少钱。之所以会开这家小店,是因为这些“80后”们需要一个出口。在面对社会的纷乱中宣泄,在宣泄中平静,在平静中清醒,在清醒里自知。最后,他们知道了自己要什么,要过什么样的日子,然后精进而勇猛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