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韩浩 通讯员 何泽垚 秦怡欣)“这次培训很接地气,讲得很实用,一直困扰我的技术难题终于解决了。”11月30日,在淮滨县残联举办的冬小麦种植助残培训班结束后,学员们对培训课程赞不绝口,纷纷摩拳擦掌,表示要干出一番事业来。

像这样的培训班,今年淮滨县举办过10多次,累计参培并帮扶残疾人就业人数达736人。扶残助残关键在于“造血”,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通过努力自食其力。这是淮滨县全面推进扶残助残惠民工程,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残疾人事业得到较大发展的初衷。许多残疾人正是参加技能培训,学以致用,既找到了工作,又拾回了人生自信。

谷堆乡符营村李付军就是这一民生工程的受益者。他虽然身体有残疾,但乡里乡亲都认为他是一个大“能人”。李付军连续参加了几期助残培训班后,创业上打开了思路。他流转了400多亩土地,又添置了几台旋耕机、插秧机,发展起了大棚育秧,把其创办的创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办得红红火火。今年该合作社因此获得了“市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称号。

淮滨县还针对残疾人就业难度大、就业技能低、渴望在家门口就业等心理,多方寻求破解办法,让残障人士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今年,县残联与县农业局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多次对农村的残疾人进行种养殖、电焊等推广培训。同时,派技术专家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进行技术传授,让残障人士不出村便能掌握实用技术,实现轻松就业。

“政府的大力扶持为残疾人就业‘撑腰’,咱作为社会人士,也要帮一下不是!”王家岗乡毛庄村的猫爪草种植大户杜磊不但心直口快,而且坐言起行。他依托当地猫爪草特色种植业,流转了3000亩土地发展猫爪草种植,吸纳了80多位经过技能培训的残障人士来到他的合作社就业,实现了残障人士家门口就业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