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关心亮)今年以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以促进高质量就业助推信阳经济发展”的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不断创新就业创业服务手段,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至10月份,全市已完成城镇新增就业89243人,占全年目标50500人的177%;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956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059人;第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74%。就业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排名位居全省前三。市人社系统负责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失业人员技能再就业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及创业培训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就业创业。该局以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建立“三市一库”综合服务新平台。“三市一库”是由人社部门倾力打造的服务就业的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是我市在新常态下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基础性工程,即利用信息化手段,结合信阳农民工实际建立的“网上超市”、“招聘集市”、“服务门市”和“信阳市人力资源库”。“三市一库”服务平台自开通以来,已有691家企业上网注册,提供招聘岗位2.9万个,为企业成功招录6000多人。人力资源库收集务工人员信息238万余条。全市174个乡镇(街道)和13个产业集聚区基本都建起了标准化社会保障服务大厅,依托基层服务门市,把信息化服务手段延伸到乡镇和社区,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开展招聘活动,帮助就业创业。该局根据农民工就业和企业用工需求,结合落实“招聘集市”建设,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招聘活动,为帮助农民工顺利就业起了重要的作用。今年开展的以“搭建供需平台,促进转移就业”为主题的春风行动,取得的成效更为显著。行动期间,全市共组织召开各类招聘会77场,组织进场招聘企业2004家,提供就业岗位81419个,达成就业意向40387人。

改善创业环境,服务就业创业。该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心系家乡、情系发展”等一系列市情推介、慰问和送服务活动;整理编印《信阳市务工创业成功人士名录》、《信阳市务工创业成功人士简介》,并通过各种媒介大力宣扬;大力改进农民工回乡创业服务作风,制订落实回乡创业优惠政策,简化回乡创业办理手续,让广大外出务工有成人士能够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回得值。通过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环境吸引,全市共有3万多人回乡创办各类经济实体近2万个,投资额达300多亿元,累计带动近30万人就业。

大力开展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该局积极整合培训资源、发挥职能优势、改进培训方式、突出特色培训等措施,逐步构建就业创业职业技能大培训格局。通过将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培训资源进行整合,逐步建立起一批示范性强、带动能力好的培训基地。制定了技能培训中长期规划,将农民工、城镇新增劳动力、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贫困人员等全部纳入技能培训规划中。目前,全市共设立了86家农村劳动力培训机构,通过推动实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等,大力开展送培训下乡活动、订单定向培训等活动,坚持把培训班办在田间地头、办在企业车间、办在农民工身旁、办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每年培训城乡劳动力20万人,大培训格局逐步建立。

维护合法权益,稳定就业创业。全市人社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全方位当好务工人员权益保护的“拐杖”。全面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设立监察工作接待室和举报投诉电话,加大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和举报投诉专查等执法监察力度。在处理劳动争议方面,大力推进“阳光仲裁”,创新农民工维权工作机制,保证维权问题在家门口就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