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11月25日电(记者 马意翀)“以前这里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进出村都是土路,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泥水路’。现在借助上级实施的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村里修好了主干道,平坦顺畅方便多了。”河南鲁山县梁洼镇北街村村民马黑说起修路赞不绝口。

北街村位于鲁山县东北部,土地贫瘠,人均耕地仅0.2亩,因缺乏水利设施,遇干旱年份庄稼收成偏低。“依托整村推进的平台,我们先把路修好了,为村民脱贫致富打好了基础。同时确定了以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思路。”北街村党支部书记王殿稳说。

2013年以来,北街村先后投入扶贫资金60多万元,修建村内主干道1.2万平方米。该县教体局投资270万元,新建幼儿园解决了幼儿入学难题。该县水利局投资32万元,对村内主要自来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让群众喝上了放心的自来水。

“有了幼儿园,喝上自来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村民干事创业也有了精气神。”王殿稳告诉记者,如今村里有了木耳、香菇种植业,充分吸收贫困户参与劳动,让大家尝到甜头。

上述事例并非个案,近年来河南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整村推进模式已造福河南大大小小不下5500余村。

据河南省扶贫办数据显示,2011年-2014年,河南省共完成4291个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共计投入各类资金98亿元,村均投入230万元。2015年又完成121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

“通过实施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为目标,整合涉农部门资金和社会资源,促进整村脱贫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河南绝大多数贫困村面貌正发生显著变化。”河南省扶贫办基础项目建设处处长李长法说。

东起寨村位于河南滑县高坪镇北2公里,是滑县2014年度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在扶贫开发项目实施之前,该村大多数群众经济来源单一,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在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整体推进村后,该村立足村情,积极筹措资金,加强道路、饮水、农电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仅2014年,东起寨村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820万元,硬化村内田间道路19.99公里,购买垃圾车2辆,主干道两侧栽植绿化树木158棵,进一步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为了让群众走上长久致富路,该村还组织群众参加滑县扶贫办举办的“雨露计划”培训项目,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致富能力。同时依托滑县无公害蔬菜公司和农民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种、管、售一体化运作模式,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截至目前,全村共有蔬菜大棚300多栋,实现了统一供种施肥销售。今年村里300多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2011年—2014年,河南省累计实现55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用4年时间实现了脱贫人口过半目标。

“当前河南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的重要时期。”李长法表示,扶贫攻坚战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要把政府各部门的力量、市场的力量、社会的力量进行统筹规划,分期分批落实到扶贫村,扶持一个脱贫一个。“同时要根据致贫原因,因村施策,因户施策,使贫困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贫困群众收入明显增加,从而达到整村脱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