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委宣传部通知精神,我市认真组织了2015“河南省文化年度人物”候选人的推荐工作,市直有关单位、有关县区按照要求推荐了人选。经过研究审核,决定推荐温青、许煦、朱华梅、夏映志等四位文艺工作者申报2015“河南省文化年度人物”,现予以公示。

如有情况需要反映的,请于5日内以口头、书面或通过举报邮箱向中共信阳市委宣传部反映。电话:0376-6366785,邮政编码:464000,举报邮箱:wenjiao6251369@163.com。

中共信阳市委宣传部

2015年11月19日

温青,男,1970年3月出生,河南息县人,中共党员,解放军第154医院现役军人,信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指头中的灵魂》《天生雪》《水色》《天堂云》等,获首届何景明文学奖,首届河南诗人年度创作奖,第二、三届河南省文学奖,第三届河南省五四文艺奖金奖,第三届河南省政府文艺创作优秀成果奖青年鼓励奖,第五届全军网络文学大赛一等奖,第十二届全军优秀文艺作品奖等,被中国诗歌网评为“2014中国诗歌十大年度诗人”,参加过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曾在鲁迅文学院第20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河南省文学院首届作家班就读。

温青政治坚定,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在本职岗位上勤勉敬业,品德高尚,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社会认可度较高。在文学创作上具有较高的造诣,成就突出,其长诗创作取得了重要突破,在中国诗坛具有广泛影响。

温青创作成绩突出,早期所创作的长诗三部曲《徒步青春》在新世纪中国长诗创作中具有一定的影响,是具有较多读者的长诗之一,受到了诗坛和诗歌读者的广泛关注,荣获“第二届河南省文学奖”,填补了我市空白。有十余篇评论在《当代文坛》《诗刊》《星星》等刊物上发表,受到广泛好评。《星星》诗刊曾在“首席诗人”栏目推荐了他500行长诗《夏天》,获第三届河南省文学奖诗歌奖第一名,评论认为:“作为一个深受传统诗歌影响的诗人,温青的变化在于他能获取现代诗歌先锋精神的营养,接受汉语表达的多种方式,并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诗歌写作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考验。通过一系列深度写作和难度写作,他正在深入到汉语诗歌的核心。”他的千行长诗《水色》在《星星》诗刊专门开辟的“长诗选粹”刊发后,在全国引起反响,先后获得了首届河南诗人年度创作奖和第十二届全军优秀文艺作品奖等,成为新世纪以来中国长诗创作领域的重要成果,也是《星星》多年来唯一刊发的长诗。

2010年青海玉树大地震爆发,温青抱病主动请缨参加抗震救灾,目睹了大地震给玉树人民精神与肉体带来的巨大磨难,深刻感受到玉树人民对于信仰的虔诚与坚守,通过对藏族精神文化的深度体验,诗意地挖掘民族、群体和经历者自身的精神体认,以长诗《天堂云》再现了一个民族和公民精神天堂的瑰丽与博大。该诗以“生命预言”“苦难之树”“天堂有路”“云卷云舒”“生于归途”“海市蜃楼”煌煌六卷,积极开掘赞美诗性,选粹独特意象、锤炼诗性语言,对迫切性重大题材实现了诗性的挺进和超越。同时,作者以自己在玉树拍摄的大量经典人文风景图片为阅读引导,聚焦于灾难中的人性,运用了很多富有地域色彩的文化符号,将人物的命运与高原上的万物紧密结合起来,在艺术上借助于白云意象,将叙述的背景拉大、提升,借助神性叙事和视觉冲击,使长诗具有独特的苍茫气质和强大的感染力。该诗选择了人类永恒的母体,包括伤痕、灾难、贫困、爱、人性、母亲、信仰、宗教、自然等等,实现从肉体到精神的回归,展开了跨越时空、沧海桑田剧变式的灾难和复苏重建的长篇画卷,表现出对宇宙人生的终极关怀,超越了生命。该诗还体现出了作者投身国家和民族重大灾难中,以生命深情书写,以崇高责任与庄严使命勇敢担当的豪迈家国情怀。作者的深入挖掘和出版社的完美呈现使该作在当下中国长诗形式的拓展和编排出版形式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全彩版首印6000册,成为当下全国印量最大和销量最好的诗歌作品之一,在诗坛产生了广泛影响。2013年7月,鲁迅文学院和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专门为本书联合举行了首发式和研讨会,得到了唐晓渡、敬文东、李建军、胡平、何向阳等全国著名评论家和诗人的高度肯定和推荐,《文艺报》《中华读书报》等全国权威媒体进行了报道,《文艺报》《解放军报》等还刊发了系列评论。《天堂云》出版后,获得了首届何景明文学奖并入围鲁迅文学奖。

2014年9月以来,该同志所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得全国性文化奖项:组诗《喀喇昆仑的鹰》获第五届全军网络文学大赛一等奖,组诗《红豆辞》被《星星》诗刊评为“中国红豆绒杯”当代爱情诗大奖赛优秀奖,组诗《小我记》被中国诗歌学会评为第三届“李白杯”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鉴于该同志的突出成就,2015年4月,中国诗歌网将该同志评为“2014中国诗歌十大年度诗人”。

许煦,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973年11月出生于信阳,祖籍南阳市唐河县,信阳市无党派人士,信阳市群众艺术馆专职美术师,国家二级美术师,信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信阳市政协二届、三届、四届委员,信阳市拔尖技术人才,信阳市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河南师范学院兼职教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剪纸学会副主任,河南省政协书画院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许煦,中国优秀的剪纸艺人,剪纸作品精美、灵动。她出生在河南信阳避暑胜地鸡公山,在秀美的大山沟里长大。许煦热爱生活,追求完美,在家乡深厚的人文文化感召下,7岁的小许煦已开始每天舞动着小剪刀,把眼中看到的多彩世界,心中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都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达到痴迷程度。许煦剪纸至今已有30多年了,剪刀可以说是她最忠诚的伴侣,从未离开过她。儿时,许煦剪了很多很多的传统窗花剪纸,创作了大量反映校园生活的小作品;少年,许煦开始琢磨传统纹样蕴含的吉祥元素,创作了大量吉祥喜庆,极具中国特色的剪纸作品;青年,许煦走访名师,出入高校,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社会进步的剪纸作品;21世纪,许煦开始尝试、挑战剪纸的表现形式,剪出了巨幅人文长卷作品《红楼梦》、精品山水系列作品《四季山水流云图》等、书法系列作品《兰亭序》等,还创作了大量精美的佛教、生肖、吉祥剪纸作品,并解决了中国剪纸装裱难的问题,研究出了“中国剪纸湿托装裱技艺”。在剪纸创作上,许煦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不失传统,注重创新。

许煦在剪纸事业上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1998年,河南大学艺术学院主办了“许煦剪纸艺术展”。许煦曾三次荣获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最高奖项“山花奖”,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金奖”等等,被誉为“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许煦多次荣获河南省工艺美术最高奖项“金鼎奖”“金奖”等,并获得河南省政府优秀成果奖,其剪纸作品被评为河南省知名文化产品。许煦参加河南省艺术家代表团出访欧洲,并在意大利成功举办作品展。许煦剪纸作品大部分被国内外知名人士收藏。2014年10月,许煦带领信阳市艺术家代表,参加中国文联组织的艺术家代表团出访欧洲,在维也纳国际会展中心展演,获得好评。许煦剪纸艺术成就被中国文联录入《中国民间文艺家大辞典》。

许煦在不断完善自身艺术追求的同时,热衷民间文艺事业,发起成立信阳民间文艺家协会,参与组织策划信阳民间文艺活动多次,国家级活动2次(恢复端午庆典活动、民间文学山花奖著作奖评选活动),省级民间文艺博览会3次(第四届、第七届河南省民间工艺博览会、河南信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市级工艺博览会2次(第一届、第二届信阳工艺博览会)。带领信阳民间文艺家参加国家、省、市民间文艺活动多次。

许煦视传承发展为己任,在多所高校兼职,被聘为特聘教授,开设剪纸课堂和讲座,传播介绍中国剪纸技艺。许煦在自己的剪纸工作室,每周日下午免费开班授课,义务教授剪纸技艺。许煦多次参加送文化下乡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剪纸回归民间。许煦还接受国际文化交流任务,为外国友人演示中国剪纸技艺,培训外国剪纸学员。

许煦会不停地剪下去,不停地追寻剪纸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法,通过文化艺术交流,将更好的剪纸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并会将这一传统技艺传承发展下去,为剪纸事业、为民间文艺事业奋斗不息!

朱华梅,女,1963年11月出生,河南商城县人,商城县第九届政协常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民间艺术人才高级工艺师。

朱华梅1980年高中毕业分配到县电影公司上班,从事电影宣传(绘制电影海报,版块设计)工作,以民俗为基础创作喜闻乐见的剪纸作品。在大别山浓郁的传统风俗民情熏染下,她经过30余年的潜心学习、探索和研究,继承和发扬了剪纸艺术,创新和发展了个性风格,艺术境界逐步提高,艺术手法夸张、多样化,富于想象,寓意深远,作品风格简练、稚拙感强,极具独特个性。

朱华梅在探索剪纸艺术的同时,还进行叶雕艺术研究创作,利用树叶的形状、颜色、叶脉,把山水、云霞、花鸟等自然生灵及人间美好生活、向往,经刻刀浓缩于方寸之间,使小小叶片呈现丰富内涵和无限风采,叶雕艺术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项目十大新发现(名列第二)。

多年来,她的作品很受欢迎,1995年参加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办的艺术展,中国妇联授予朱华梅“中华巧女”称号。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全国百余家媒体争相报道,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她的人物专访在中国日报网、人民网、大河网、河南卫视、信阳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刊发、播出,大别山风情系列剪纸在香港杂志作专辑介绍,在《欧洲时报》《中国艺术报》《光明日报》《美术家》《扬子晚报》《东方今报》《河南教肓》等发表剪纸、叶雕作品百余幅,其个人传略入编《中国民间文艺家大辞典》,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省级金奖。著名文艺评论家柯文辉曾以“质朴清新,不拘一格,贴近民歌,泥香沁纸”盛赞朱华梅的剪纸艺术作品。个人作品专辑有《老灯台》《山色·乡味·人情——朱华梅剪纸叶雕艺术作品》等。2014年10月参加了由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在维也纳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展,并随中国艺术团在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进行文化交流访问,使大别山区的叶雕和剪纸艺术走出了国门,受到国际友人好评,在世界各地传播了富有民间特色的“大别山文化”,成为传播河南民间艺术的文化“大使”,并在国外享有良好的声誉。

2014年4月,论文《大别山叶雕叶材处理技术研究》(第一完成人)荣获信阳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4年10月,叶雕《梅馨雏欢》参加中国第四届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荣获优秀奖。

2014年10月参加首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叶雕《好运来》获精品奖。

2015年5月,叶雕《梅馨雏欢》在河南(信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中荣获金奖。

2015年5月,为庆祝第39个国际博物馆日,在信阳市博物馆向工作人员和学生公益传授剪纸和叶雕传统技艺。

2015年10月,叶雕《凤翔富贵》获第二届河南省民间文艺最高奖项“金鼎奖”,并协调促使国家级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在河南省商城举行终评。

朱华梅作为革命老区红军的后代,在取得丰硕的艺术成就之外,为了弘扬民间艺术传承,减轻社会负担,培养了一批残疾下岗无业人员,让他们成了艺术人才,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曾获商城县人民政府颁发的“扶残助残先进个人” 称号。由于崇廉扬美、身教言传,家庭氛围好,照顾瘫痪多年的婆婆和用成就帮助他人,2014年被县妇联评为“最美家庭”。2015年商城县委授于朱华梅“第六批拔尖人才”荣誉称号。

夏映志,男,1941年出生于河南息县,擅长中国画,1962年毕业于郑州艺术学院美术系,历任息县文化馆馆长、息县文化局副局长、息县文联主席,现任信阳市人大代表、县政协常委、省宣传画学会理事、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理事、省民间美协研究会理事、信阳美协副主席、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协会员,南湖书社首任社长。

从1959年至今创作的美术作品(国画、年画、水粉画、连环画)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展出,出版发行。中国画《大雁南飞》《六月塘》分别获河南省首届苏区画展最佳作品奖和二等奖。中国画《八仙品茶》参加首届中国信阳茶叶节画展后在香港展出,中国画《历史的重任》参加省八届美展,设计的大型彩车《古州风貌》《走向世界》《鱼米之乡》获中国信阳首届茶叶节特等奖,设计的大型彩车《孔雀开屏,六叶兴旺》获第八届中国信阳茶叶节及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特等奖。

他创作的连环画、年画曾多次在河南日报、河南画报、河南出版社出版、发表。夏映志被《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现代美术家大辞典》《世界美术家大辞典》收录。1966年2月参加全国第六次文代会。

个人艺术经历:1959年11月中国画《母子》在河南省图书馆展出;1960年10月中国画《拖拉机来到咱农庄》在省图书馆展出;1961年8月中国画《老红军讲故事》发表在河南《奔流》杂志(奔流是“奔原”前身);1963年4月连环画《共青团员黄贤梅》发表在河南日报(并配文);1964年连环画《知识青年在农村》发表在河南日报(并配文);1973年中国画《未来的栋梁》在河南省展出;1979年10月中国画《唤醒总理同庆功》参加河南省建国三十周年画展;1981年7月水彩画《富在深山有远亲》参加省建党六十周年画展;1982年1月水彩画《富在深山有远亲》发表在河南日报(并配文);1979年9月12幅中国画写生参加河南首届“大别山写生画展”;1981年6月5幅中国画写生参加省“鸡公山写生画展”;1984年3月年画《农家织女》获省第五届美展二等奖;1984年10月年画《农家织女》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1985年中国画《风雨不住小轻州》《青年女演员》在河南《豫宛》发表;1985年—1989年,中国画《金鸡报晓》、年画《风调雨顺》、年画《欢度佳节》、年画《八仙》、年画《望子成龙》、年画《致富人家》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1987年年画《青梅竹马》参加河南省首届文化系统画展(铜板奖);1989年年画《青梅竹马》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1991年国画《家乡六月塘》获河南省第二届文化系统美展二等奖;1992年中国画《八仙品茶》在香港展出;1997年国画《历史的重任》获由文化部举办的“97迎香港回归中国书画展”大奖赛优秀作品奖,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作品由文化部收藏;1999年国画《郑板桥诗意画》获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研讨会”一等奖;1999年水粉画《富在深山有近亲》获“第五届国际书画展”金奖;2000年国画《欢乐的插花节》参加中国美协、云南省政府举办的“世纪·中国风情中国画大型画展”;2001年国画《霜叶红于二月花》参加中国文联、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等举办的“伟大的丰碑全国书画展”,作品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2002年国画《林中掠影》获中国文艺工作者协会、台湾海峡文化交流会等举办的“梦圆世界杯全国书画展”金奖,在南京美术馆展出;2003年国画《黔江拾趣》获中国书画报举办的“盛世国风”2003年书画年展一等奖,并在中国书画报头版发表;2004年国画《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参加由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人民日报社举办的“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全国书画展”,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出;2005年国画《万绿丛中》参加由中国美协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在广州太阳城展馆展出;2005年中国画《鹰》参加中国电影百年书画大展,在北京中国博物馆展出,并获“特别荣誉奖”;2007年国画《村头的故事》参加由人民日报社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2009年国画《啊,第二故乡》参加由人民日报出版社举办的“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建国60周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主题书画邀请展”,在全国军事博物馆展出并被博物馆收藏;2011年国画《风雨同舟》参加人民日报出版社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书画展”,在军事博物馆展出并被博物馆收藏;2013年国画《牧归》获得信阳市“五个一工程奖”;2014年国画《晨曲》参加人民日报出版社举办的“鸦片战争一百七十周年书画展”,在鸦片战争博物馆展出;2014年国画《阿拉泰的姑娘》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2014年国画《万绿丛中》参加人民日报出版社举办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画展”,在军事博物馆展出并被博物馆收藏;2014年11月在信阳书画院举办“梦回——夏映志书画艺术成就展”,共展出作品150余幅;2014年10月出任南湖书社首任社长,并组织书社成功举办“信阳名家走进兰州书画精品展”;2015年元旦组织南湖书社成功举办“首届息州人书画艺术展”;2015年3月组织南湖书社成功举办“豫南巾帼 翰墨情深——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信阳女书画家十人展”;2015年4月组织南湖书社成功举办“走进新疆——信阳老年艺术家新疆采风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