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海)我市日前召开的“争先进 比贡献”工作会议,总结了今年全市上下开展的“解难题、促增长”百日攻坚行动成果。作为这一攻坚行动的“重头戏”,全市工业与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
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份,我市大部分工业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其中,工业投资541.46亿元,同比增长17.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7.7亿元,同比增长1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1.56亿元,同比增长10%。回顾今年的建设发展历程,我市围绕工业与信息化建设的一系列举措可圈可点。
扎实开展工业百日攻坚行动。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称,围绕百日攻坚行动,全市各相关单位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建台账、找原因、寻对策、定措施,着力解决工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累计收集问题786个,共涉及533家规模上工业企业。经过攻坚,22家停产可以复产的企业,已全部复产。百日攻坚行动中,全市共开展督导服务活动37次,问题办结率95.8%。与此同时,全市上下还积极推进“四项对接”活动,有效开拓了市场,突出解决了融资难、用工难等一批共性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对接活动259次,其中,银企对接85次,产销对接57次,用工对接72次,产学研对接45次,为企业解决融资76.3亿元,用工1.6万人。
努力提升产业集聚层次。今年年初,我市出台了《信阳市优势产业集群培育计划(2015年~2017年)》,围绕主导产业、相互关联的企业和各类支撑体系进行规划和推动;6月、9月组织参加豫沪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和京津豫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两次对接活动共邀请150名重要客商,签约项目11个,合同引进省外资金30亿元。特别是以信阳市产业集聚区、罗山县产业集聚区和新县产业集聚区为依托,加快了中国信阳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及总部基地建设,推动了信阳IT产业园(伯皇实业)(一期)、河南天扬光电项目(二期)等在建项目的按时竣工投产。此外,在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上,市工信委下发了《关于开展2015年信阳市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的通知》等,同时开展了“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
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10月19日,我市与中国电子商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加快二维码技术在信阳各领域信息化中的应用,促进信阳利用新兴信息技术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在当日召开的信阳二维码安全规范应用推进会上,我市正式启动了全国茶叶追溯认证数据中心建设,以二维码作为载体,针对茶叶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数据进行及时采集上传,为消费者提供及时的质量安全追溯查询服务,为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和手段,为我国茶叶资源数据聚集和行业管理分析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此外,我市已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建设阿里巴巴(信阳)产业带平台,搭建本地化电子商务平台,这有助于提升我市优质供应商、电商园区、专业市场及行业展会的电子商务应用意识和线上竞争力,实现信阳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