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周永胜在给当事人讲解文件上的内容。 |
段集法庭简介
段集法庭辖段集、方集、武庙、祖师4个乡镇,共72个行政村(街道),总人口13.7万人。法庭目前共有3名干警,近年来案件受理数增长迅速,年人均审理案件近百件。截至目前,今年该庭共立案267件,审结191件。调解撤诉率52.7%,判决无一起上诉,服判息诉率100%。
本报记者 段黎明 文/图
初冬时节,走进这座大山里的段集法庭,目光立即被墙角处一株顽强而灿烂地开着的映山红所吸引。映山红学名杜鹃花,一般春季开花,生长于海拔500米至12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这株傲然绽放的映山红突然间让我联想起这座法庭的庭长周永胜。
他就是这样的一位基层法官,在偏远的山区法庭一干就是27年!
27年里,他审理的两千多起案件,调解率达70%以上,无一信访。
27年里,他用2/3的时间为法庭守夜,为百姓“站岗”。
27年里,他省吃俭用,却慷慨资助了多名寒门少年上了大学;两个打算辍学的穷娃重返学堂。其中的一个单亲女孩依靠他十年如一日大山般的父爱,从绝境中奋起、茁壮,已成为一名幼师。
他先后“送走”了四任老庭长,两名年轻人相继考入外地;只有他依然如故,淡定着也幸福着,从青春韶华到青丝间白发……
根对大山的依恋
“谢谢你呀,周庭长,这件事要不是你,我们可能还解决不了呢。”采访当天,虽然天气阴冷,但是在固始县段集法庭内却是暖意浓浓,村民宋德平激动地对记者说,“周庭长这人中,老实诚恳,一心为咱老百姓办事。”
宋德平口中的周庭长正是固始县段集法庭庭长周永胜。原本跟法院“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老宋,因为一桩婚约官司,跟周永胜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当时女方和男方闹得很僵,双方都不让步,女方说男方欺骗,不愿意退彩礼钱,男方就把女方告上了法庭。周庭长知道这件事情后,分别到俩家去做思想工作,一次不行就两次,跑了有十来趟,大家被他的认真所打动,决定各退一步,认真协调。”宋德平说,“这不,我今天就是代表女方家来退彩礼的。”
段集法庭位于固始县南部山区,辖段集、武庙、祖师、方集四个乡镇,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境内90%以上为山岭和丘陵,山道弯弯,交通极为不便。而很多年前,周永胜就在法庭的两间砖混房子里办公和住宿,在老庭长家里和乡政府老食堂“蹭饭”,骑上父亲送给他的那辆永久牌自行车七拐八弯地到村村寨寨下乡办案。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周永胜从来不向组织伸手、提要求、讲条件。当年和他一同被分配到法庭的同事早已调到县城,只有他一个人留在当地。
周永胜常说:“我也是山区出生的,深知山区群众打官司不容易,往往要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山路,只有诚心实意、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才能不辜负这些厚道山民的期望。”
正是靠着难得的耐心和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痴情,周永胜以年均结案近百起、70%以上调撤率的业绩为同事所称道,为实现山区百姓人安年丰注入和谐因子。
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周永胜以他的善良、温情为这句诗作了诠释。
映山红的别样情怀
接待过一拨一拨当事人,记者一行终于在周永胜简单整洁的办公室里和他聊了起来。他平静却有些伤感地说:“我没什么好采访的,我做的都是应该做的,不过是沿着以前的老庭长们走的路继续工作,其实更应该报道的是他们,可惜他们……”
周永胜口中的他们就是这样一群不为人知的基层法官:刘学江,段集法庭原庭长,2004年去世。许礼宽,段集法庭原庭长,2000年去世。王永礼,段集法庭原副庭长,2013年去世。方俊裔,段集法庭原副庭长并主持工作,2013年因公牺牲。提起往事,他有些哽咽。
一旁的固始县法院政治处的吕志豪介绍说:这些老庭长都来自山区,退休后又回到了家乡然后又终老在那片他们所挚爱的大山。他们的一生不曾离开生他们养他们的那片大山,还有他们牵挂不下的大山人民。尤其是2013年8月23日,与周永胜共事多年的老庭长方俊裔退休前一个月在调解一起工伤事故案件返回途中,遇到山洪爆发不幸遇难。惊闻噩耗,周永胜悲痛难抑,出殡那天,他泪眼婆娑,走在送行队伍的最前列。回顾段集法庭的历史,让人心情沉重之余更多的是感动。
也许是他们身上那种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周永胜,也许是扎根大山深处而能灿烂绽放的映山红给了他无限慰藉。
为了让村里的小纠纷不出村就能解决,周永胜便利用空闲时间对辖区的村干部进行法律培训。庙山村是一个偏远山村,以前有纠纷时,村干部因为对法律常识不够了解,只能去法庭请周永胜来解决,但自从进行法律培训后,好多年都没有闹至法院的纠纷了。
27年来,周永胜凭借着一点一滴的小事,彰显了司法公正,也拉近了群众与法官之间的距离,成为段集老百姓的贴心人。
周永胜依然在九曲回肠的山路上奔忙,他已经把自己融入大山的血脉。他就是大山的子民。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周永胜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