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礼正主任为患者检查。董宇辰 摄 |
王礼正,解放军第154中心医院血液内分泌科主任,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先后在济南军区总医院进修神经内科,在301医院进修老年心血管科,从事血液内分泌专业多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血液内科﹑内分泌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在内科危重急症抢救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本报记者 张馨月
人体的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实现对有机体的控制与调节,它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新陈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影响行为并控制生殖等。内分泌系统不正常可不是小事,它将长期对身体造成影响。
“内分泌疾病可不像感冒发烧这么简单,不能吃一阵药缓解了就不管了,内分泌疾病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解放军第154中心医院血液内分泌科主任王礼正在病房恳切地告诫患者。王礼正主任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痛风和代谢综合征的诊治。
通过王礼正主任的介绍,记者了解到,内分泌疾病的诊治起步较晚,因为病症的体现需要长期的过程,80年代医疗条件有限,存在漏诊或误诊的可能。
漏诊耽误了她一辈子
2014年秋季的一个傍晚,一位52岁的女患者因昏迷被急速送往解放军154医院急诊科,她的女儿焦急地守候在身边。病人当时陷入昏迷,心率慢、血压低、全身浮肿、脸色苍白,大小便失禁。值班医生迅速做完体征检查,发现病人血糖指数偏低,初步判断病人是因低血糖导致昏迷,立即将病人转往血液内分泌科。
在血液内分泌科,王礼正主任观察了病人的情况,听取了急诊检查报告,立刻给病人输葡萄糖。病人很快苏醒过来,王礼正主任观察病人的体征,发现病人面部浮肿,毛发稀少,声音粗重,容貌苍老,怀疑患者腺垂体功能减退,在征得患者女儿和其本人同意后,给病人做了垂体激素指标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患的是希恩综合征,腺垂体组织坏死,导致激素分泌严重不足。
拿到诊断结果,患者女儿忙询问病因,王主任告诉她,她母亲患这种病是因为曾经失血过多,严重缺血时间过长,从而导致颅内腺垂体组织因缺血而坏死,激素分泌减少,进而导致贫血、骨质疏松、停经等提前衰老的症状。
当王主任询问起患者何时有过一次性失血过多的情况时,却发现患者27岁的女儿眼眶泛红,她向王主任揭开了一段她母亲不忍面对的回忆……27年前,患者刘女士才25岁,正孕育着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宝宝,不幸的是生产的过程并不顺利,出现了大出血的情况。当时的医疗条件并不完善,当时的医院以最快的速度调取血源,尽力抢救。所幸的是刘女士的生命保住了,一个健康的女婴也平安地降生了。可是生完孩子后,刘女士衰老得很快,皮肤开始变得粗糙,全身毛发渐渐脱落,说话声音越来越粗重,脾气也越来越古怪,并且再也没有怀孕过。丈夫一度忍受不了刘女士的这种变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而离婚。女儿多年来也以为母亲患了精神方面的疾病,总是治不好,没想到一切都是因为27年前给予了她生命的那一次大出血!
想到母亲因为给予了自己生命,却失血过多,导致失去了生育能力,如今衰老成这副模样,女儿不禁感到心酸不已,忍不住落下泪来。拿着诊断单,患者女儿恳求王主任:“请您尽力救治我母亲,我亏欠她太多了!”王主任安慰她说:“现在找到了病因,对症治疗肯定会有好转!”
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刘女士恢复了神志,行走比以前有劲了,容貌也年轻了一些,声音也变得不那么粗重了。看着气色一天天好起来的母亲,女儿由衷地感到高兴,她握着王礼正主任的手说:“谢谢您诊断出我母亲真正的病因,以后我一定会好好照顾母亲的!”
青少年也要警惕糖尿病
提到糖尿病,王礼正主任深深地叹了口气说:“糖尿病是‘一朝得病,终身治疗’。让我担忧的是近些年青少年得糖尿病的比例越来越高。”
2014年,秋季刚开学两个月,一个17岁的女高中生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医院血液内分泌科就诊,父母的神情很是焦急,王礼正主任先安抚了患者父母的情绪,然后开始仔细观察和询问孩子的病情。女孩身高165cm,体型却臃肿肥胖,一称体重已达190斤。家人发现新学期开学两个月后,孩子总是口渴、爱喝水、走路没劲、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以前,孩子一直胃口很好,体重增加很快,家长一直没在意,觉得孩子正在长身体,能吃是好事。直到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并且例假也开始不正常,家长才觉得有点不对劲,带孩子前来医院检查。
听着家长描述的情况,王礼正主任初步判断,孩子可能患上了糖尿病。做完一系列检查,果然血脂高、血糖高。血糖指标高到什么程度呢?医学上,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而女孩的空腹血糖检测值为14毫摩尔/升!王礼正主任看着孩子的化验单,看着神情焦急的家长,不忍心却还是说出了口:“孩子已经患上了糖尿病,需要终身治疗。”家长顿时愣在原地,半天说不出话来。孩子刚进入高中,正处在适应学习节奏的关键阶段,这下生病了,可怎么办?
王礼正主任了解到,原来因为家庭条件较好,这个女孩从小一直喜欢喝碳酸饮料,还喜欢吃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但是不爱运动,家长一直以为给孩子买贵的东西吃就是对孩子好,却没在意孩子越来越肥胖臃肿的身体。
“青少年千万要少喝碳酸饮料,美国官方对民众健康状况进行10年随机跟踪观察,统计数据显示,偏爱喝碳酸饮料的人群,血糖血脂指标超标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医学研究表明,多喝碳酸饮料会导致血液里的甘油三酯含量偏高,而高甘油三酯是诱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王礼正主任郑重地对记者说。
接诊这一个个本应该富有朝气却患上糖尿病的孩子,王礼正主任深深地叹了口气,他告诉记者,糖尿病一旦得上,需要终身服药、定期复查,并注意合理饮食、戒烟戒酒、坚持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该院血液内分泌科根据多年的经验,形成了针对糖尿病的诊治系统,从病因诊断到早期并发症筛查,从药物治疗到心理疏导,对病人辅以平时的健康教育,为每个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时跟踪病人的健康状况。
王礼正主任还特别嘱咐广大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遵照医生的嘱咐,用药要规范,有些患者听信传言吃中药降血糖,以为中药药量大些没有关系,结果服药过量导致低血糖。“其实纯中药降血糖作用很弱。这些所谓的降血糖中药里真正能够降血糖的是添加的西药成分,过量服用必然导致低血糖!”王礼正主任强调说。
做一个有情怀的好医生
当记者走进王礼正主任的办公室时,发现办公室里阳光正好,绿萝鲜嫩。办公桌上除了专业的医学书籍,也不乏一些人文历史类的书。
“一般我自己想静一静,思考问题的时候就给这些绿萝浇浇水,绿色总是提醒人生命是美好的。我想一个好医生,不仅要心中装着病人,用自己的所学来为病人排忧解难,还要培养一种情怀,也就是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对人和事的感知。读历史、读哲学、读文学让我心里充实并具有一种温度。就是这种温度,提醒我不仅要尽责,更要尽心!”王礼正主任微笑着说。
王礼正主任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方便前来就诊的患者,更为了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预防意识,在王礼正主任的支持下,该院血液内分泌科为每个前来就诊的病人免费提供风险评估服务。
王主任告诉记者,《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是由中华医学会主办,反映我国当代及国际上,在内分泌代谢病学领域内临床与科研最新成果的高级学术刊物。杂志上推荐了一个中国2型糖尿病风险评估系统,这是个基于大数据统计得出的评分系统,患者通过填写年龄、腰围指数、血压、家族史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可以提前预测患2型糖尿病的潜在风险。
“医生对我们来说是个职业,但是我们多一句嘱咐,多一点作为,关系到病人的生命质量。可是正是因为生命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要求我们必须坚强果断。医生也许外表冷酷,其实温度都在我们心里!”王礼正主任认真地说。